Archive for 11月, 2008

  • 【觀影筆記74.08】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星期二, 11月 25th, 2008

    【觀影筆記74.08】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看電影譯名,以為是部講野外求生的災難片,結果,居然是野外求死。囧!
    還有的觀后感,說风景很美啊,是部教人熱愛大自然的電影。囧!
    還有的說:看得哭得稀里哗啦。囧!現在眼泪都這么不值錢了?
    有更多的人,羨慕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潇洒勁、反叛勁,羨慕他能做常人無法做的事,歌頌他是偉大的理想主義者,是了不起的實踐自己理想的先驅者。我對這類人只有一種建議:別在這里睜著眼說瞎話,站著說話不腰痛,快跟你們的偶像Christopher
    McCandless一起跑到荒野里去活活餓死吧。當你們餓成30公斤的尸體被人發現時,自然會有和你們一樣的傻逼同樣地讴歌贊美你們的,而忽略你們瀕死手里還攥著的“SOS”,還在掙扎求生大叫我明白了我不應該這么做。
     
    這群讴歌Christopher
    McCandless睜眼說瞎話的,為什么不去搜查一下?不去看看真實事件中發生了什么?
    1992年4月28日,如電影開頭一樣,Gallien將Christopher
    McCandless在茫茫雪地放下,贈給他一雙膠鞋,二吞拿三明治和一袋玉米片。之前,Gallien一直在勸阻Christopher
    McCandless,甚至建議帶他去城里買足夠的設備和供給,Christopher
    McCandless拒絶並堅持帶著簡易的東西進入荒野。
    讴歌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睜眼看一看:你們的偶像,是如此地偏執、草率、無知,無知者無畏!

    Christopher McCandless發現了廢棄的巴士,高高興興地住了下來。他帶了相機,留下宝贵的自拍像。
    讴歌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睜眼看一看:你們的偶像,不是要放棄文明,遠離社會,回歸大自然?看見人類文明的產物何以如此欣喜?一位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如你們所吹噓的不應該徹底摒棄身上的文明?不光光不使用那巴士,連自己的衣服也要脫光光,手上的設備、供應,雖然簡宜也是文明產物哦,都扔掉。這做了一半沒做一半的,算什么,哈?!不是虚伪是什么?
     
    Christopher
    McCandless帶著10磅米和一枝枪,他以為可以靠打猎為生,他以為可以保存猎物。結果,他不是好的猎人,也無法保存猎物。
    讴歌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睜眼看一看:你們的偶像,是如此愚蠢、狂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野生环境的殘酷。
     
    如電影所拍攝,7月份的時候,Christopher
    McCandless決定離開那里,結果.被河流所阻撓退回。
    讴歌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睜眼看一看:你們的偶像,遠沒你們那么白痴,壓根沒打算為你們所謂的理想獻身!
     
    其實,在離他被阻的4分之一里有一手動渡車可渡過河,他完全可以活命。但由於他只在加油站拿了一張簡宜地圖,所以沒标出那救命的渡河點。
    讴歌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再一次睜眼看一看:你們的偶像,草率和無知。他以為他去玩迪斯尼公園呢?在門口拿一張導游簡圖哈?指南針也不帶。
     
    7月30日,Christopher
    McCandless寫道:“EXTREMLY WEAK. FAULT OF POT. SEED…”。
    讴歌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睜眼看一看:你們的偶像是不是很Enjoy這種极端體驗?
     
    1992年9月6日,俩麋鹿猎人發現了Christopher
    McCandless在巴士睡袋里的尸體,只有67磅(約30公斤)。
    巴士門上貼著紙條:
    “S.O.S. I need your help. I am
    injured, near death, and too weak to hike out of here. I am all
    alone, this is no joke. In the name of God, please remain to save
    me. I am out collecting berries close by and shall return this
    evening. Thank you, [...]

  •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

    星期日, 11月 23rd, 2008

     
    【觀影筆記73.08】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

     
    中國历史還沒學好,是不應該試圖理清外國历史。英國都铎王朝更是千頭萬緒、錯綜複雜的一段历史,皇權神權的戰斗,宮庭內部的勾心斗角,我一向敬而遠之。然而,電影《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像Antipasto,令人輕輕松松觀完此片,興趣盎然,不由地又會去研究一下都铎王朝亨利八世和他幾位王后的轶事。了解伊里莎白一世的母親安妮.博林(Anne
    Boleyn)載入史冊的不過是三年王后之位,她是如何興风作浪,掀倒盤踞王后宝座二十四年之久、人民普遍接受並愛戴的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她對亨利八世和罗馬教庭決裂起了什么影響和作用?以及,只是短短的三年時間啊,是什么令亨利八世從迫不及待離婚迎娶她到朱筆親批斬無赦!?令她精神崩潰最后身首異處連像樣的墓碑亦缺乏?
     
    伴君如伴虎,還有一點是中國人常說:凡事留有余地,不要做絶了。這余地,雖然你占上风時好像留給別人,其實是留給自己的。安妮教唆亨利八世撵走凱瑟琳王后,虐待並想處死凱瑟琳的女兒瑪麗(安妮要瑪麗去服侍自己的女兒伊莉莎白,后來,珍.西蒙也讓瑪麗和伊莉莎白給自己兒子愛德華當佣人,都時興用仇敵為奴,不怕遭暗算嗎?真是藝高人膽大哈)。亨利八世即能對陪伴他二十四載的王后不留情面,日后色衰恩馳對你會怎樣呢?每個人都會對自己過高估計對別人過低估計,以為自己就有別於他人,自己一定不會落到同樣下場。報應來得如此之快,亨利八世宣稱“與安妮的婚姻簡直是受到上天的詛咒”,還按上了通奸、亂倫、叛國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污蔑的罪名。說起這個叛國罪的定義也很有趣,亨利八世可以到處亂睡亂搞亂,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如果王后通奸,那便是叛國罪,要被處以极刑。難不成王后的那個私處是國家財產?一旦被國王以外的男人碰了,便是叛了國王的國家,所以叛國?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安妮又不是和外國人睡,反正都是王的男人和女人,閉門一家親唄,叛什么國呢?還有犯悖論的一點:亨利八世拒絕承認和安妮的婚姻,既然安妮和你沒有婚姻關係,她和誰睡關你屁事?又何來通奸罪呢?亨利八世二次都用了這老婆身份才成立的通奸罪名杀了不是他老婆的老婆。
     
    安妮.博林登上王后位后,“排場比前任王后凱瑟琳還大。她有超過250個僕人專職伺候,60個貴族侍女陪伴她。安妮添購許多奢華的禮服、珠寶首飾、羽毛扇、馬車、傢具等,也重新裝潢了幾個宮殿以符合她的品味。”我想她一定非常繁忙,短短三年時間,要做這么多事,一切安排妥當,自己就被處死了,呜呼哀哉,也沒有享受到什么,真令人唏嘘!
     
    历史記載中,並沒有出現《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中,安妮的妹妹(一說姐姐)瑪麗.博林(Mary
    Boleyn)去為安妮求情的事情。瑪麗.博林可能是亨利八世的情人,可能和亨利八世生下私生子,可能和安妮爭夺過亨利八世,但她遠沒有電影中描寫的那么勇敢和姊妹情深。她姐姐安妮和弟弟被控亂倫、通奸關在倫敦塔后,她沒去探訪。她可能是位非常浪漫的人,后來嫁給穷人,生活窘迫。

     
    除了電影中的主角亨利八世和博林姐妹倆,還應該關注一下其它人士的命運:
    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被赶出宮庭后二年就死了。傳言是被亨利八世和安妮慢性毒死,凱瑟琳死的那天,安妮流產,流掉一個她渴望已久的男嬰。大家又要說介就是報應啦。被毒死的傳聞是因為据說凱瑟琳王后的心脏有色變,現代醫學說cancer也會色變哦。凱瑟琳到死堅持自己是王后,蠻阿Q精神,吼吼。
     
    凱瑟琳的女兒瑪麗,電影中站在凱瑟琳床前的女孩,后來登上王位,在位5年,杀掉三百多個反對者,赢得“血腥瑪麗”名,都怪安妮給她的刺激太大了(看看她的畫像,真充滿戾氣)。
     
    安妮的女兒就是后來負盛名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統治英國達45年之久。亨利八世可以隨便處決他的王后,罪名是不忠,充分說明那是男權极度膨胀的年代,然后,瑪麗一世、伊莉莎白一世卻能登上王位,而且長治久安,真是奇怪。更奇怪的是:伊莉莎白一世登基后沒給她母親安妮.博林平反安葬謚個啥神聖懿德太后之類?安妮.博林直到維多里亞女王時期才得到一塊墓碑。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描繪了圍繞著亨利八世男嗣的一系列宮庭紛爭,安妮為自己的子女能成為合法的王位繼續人,機關算尽反誤了卿卿性命。历史上,她被斬首后的第二天,亨利八世和她的侍女珍.西蒙(Jane
    Seymour)定婚(總是那么分秒必爭!),十天后結婚,一年后生下兒子愛德華(后短命的愛德華一世),安妮的女兒伊莉莎白被褫奪公主稱號而宣佈為私生女。同樣,历史上的亨利八世為自己家族占据王位,千秋萬代,也是機關算尽總枉然。他娶了N多王后,最后只有一子二女有繼續權。他修改了多次繼承法,終算讓他的兒子女兒們都繼承了王位,但也不過是走馬過場一樣,他沒料到他的子女均無子嗣,王位無以為繼。精明的他還有一手后手:實在無子孫就讓他妹妹的子孫繼續吧。不好意思,妹妹的兒子也無后,那條線也斷了。真是天絶他也!
     
    最后要提一提的是:亨利八世遠沒有電影中的那么帅帅啊!“亨利八世晚年嚴重超重,腰圍達到54英寸(137厘米,猪啊!),”据說還患有梅毒(方鴻漸說梅毒遺傳上也能刺激天才)。亨利八世的1536年(也就是處死完電影中的安妮)開始超重,巧合吧?不過,亨利八世愛好藝術,沒想到還是一位李后主呢。
     
     
     

  • 【觀影筆記72@2008】雙面特工(Breach)

    星期四, 11月 20th, 2008

     
    看了一部非常有趣的特工電影:──《雙面特工》(Breach)
     

     
    好莱坞大電影絶對沒有這片子來得有味道。一個愚弄FBI幾十年的老狐狸,一個向往FBI的初生牛犊,斗智斗勇大斗法。
     
    電影依据“美國情報史上最大的災祸(possibly the worst
    intelligence disaster in US
    history)”的真實事件改編。觀完電影后去進行“深層閱讀”,發現電影的真實性達九成以上。真實事件中的老狐狸Robert
    Hanssen長得沒電影里的那么狡猾,真實生活中的初生貳ric O’Neill比電影里的帅。
     
    而真實事件比電影更有趣,更戲劇性。Robert
    Hanssen有時很聰明,有時又不能稱得上很高明,FBI居然束手無策,最后要出重金700萬美元向前蘇聯KGB官員收購情報,才取得捉Mole的進展。FBI庞大但無能,漏洞多多,真堪忧哦!
    真實事件中,Robert
    Hanssen並不見得光為了錢,有郁郁不得志而挑戰FBI意味。電影中其動機也不明,地板下的錢有點強調了錢的因素。
    真實事件中,Robert
    Hanssen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因被妻子Bonnie撞破而去忏悔,神父居然叫他將販賣情報而得的款捐出做慈善就成了,估計勸捐給教會吧?這神父跟咱現在山里騙錢的和尚差不多了。
    真實事件中,Robert
    Hanssen性骚扰女同事,雖不了了之但大大影響了他的升級。否則,可能后來的挖mole行動又是他領導或參與呢,怎么挖也挖不出他自己來。
    真實事件中,Robert
    Hanssen確實拍下自己和老婆性愛錄像給朋友觀賞,what a
    sick man ?!
    真實事件中,向前蘇聯KGB官員買來的情報中的磁帶起了決定因素,Robert
    Hanssen引用巴顿將軍的一句話招致他被認出來了。這件事教育我們:不要亂抛書包啊。
     
    歡迎觀看片子《雙面特工》(Breach)並進行深層閱讀:Robert
    Hanssen。
     
     
     

  • 【源氏物語人物談1】桐壶更衣

    星期二, 11月 18th, 2008

     
     
    留戀殘生嘆命穷,──桐壶更衣
     
    日本古時的皇權,和中國古代的相比,似乎有點受外戚钳制過多的嫌疑。中國古代帝王當然也會受制於外戚,那毕竟是難得的皇帝積弱的情況下。中國皇帝,總有權力刪封、升迁自己寵愛的后妃吧?在《源氏物語》很奇怪地難以看見,嬪妃在宮里的具體職位(也是一種打工嘛,就是用身體打),往往取決於外戚的身份、地位。
     
    源氏的生母,──桐壶更衣,因為“出身並不十分高貴”,儘管受皇上特別寵愛,還一直停留在更衣的位子上。其實,桐壶更衣的父親好歹是一位官員(大納言),母親也是名門貴族。只是她父親早亡,家里就“缺乏有力的保護者”,她母親只好“百般調度,在人前裝體面”,而她也成為“出身並不十分高貴”的人了。看《源氏物語》,這也是一個令我對日本古代不能理解的地方:許多貴族、高官,甚至皇親國戚(如八親王),一旦不在其位,家道馬上中落,連生計也成問題。奇怪,不封建貴族嗎?在位時沒有封地?沒有囤積財富?《紅樓夢》里有一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源氏物語》里好像並不适用。
     
    說回桐壶更衣,后宮如同軍队,軍階高才是真道理,理得你皇帝天天睡不睡你。桐壶更衣雖然“朝朝夜夜侍候皇上”,其他嬪妃公然欺侮她。桐壶更衣應詔往皇上寢宮去,途經其他嬪妃的地盤,她們便往地上倒龌龊的東西,令她和宮娥們的裾裙上沾上肮脏的東西。或在桐壶更衣需經過的走廊两頭鎖門,令她受困。
     
    接触過日本人的都知道,日本人一响以多禮見稱,不管他們喝醉了酒當街撒尿,還是回去十有八九會揍老婆,在人面前的表現總是再三鞠躬,客氣得不得了,禮貌得不得了。所以我讀到桐壶更衣竟受到如此對待,非常惊訝,我一直以為只有前蘇聯人民才會往邻居的茶壶里吐痰,中國人民才會往邻居家的自行車上按圖釘呢,原來講究禮儀的日本婦女也會!
     
    皇帝桐壶帝解決此事的方法不是提升桐壶更衣的地位,而是將桐壶更衣和住他附近的另一更衣的住房進行對調。這倒不失為一了百了的好方法,令桐壶更衣受到更多同類的敵意,長期生活在忧惧之中,生下源氏后三年遂亡。桐壶更衣一死,聖旨便到:追封為女御。“皇上回想這更衣在世時終不曾升為女御,覺得異常抱歉,現在要讓她晉升一級,所以追封”
    我咋覺得這真像是追封烈士呢?
     
    什么?(我的眼睛也瞪大了!)那開頭說的桐壶更衣因為出身並不高貴,外戚沒有社會地位,所以多年來一直屈居更衣的情況原來是可以改善的?皇上是可以升她為女御的?
    沒錯!皇上好像是又有這個權,就是寵愛她的時候不行使,她受欺凌的時候不行使,她生皇子的時候不行使,只有等她實在捱不下去了死翘翘了才行使。
     
     
    做人不能太無趣,咱們不這么俗氣,不計較名份,就來看看愛情吧,只要皇上真心愛桐壶更衣,被追封烈士就被追封烈士吧。
     
    桐壶更衣病重,請求出宮回娘家治療,“皇上總不準許”。更衣病日重一日,拖了五六天已衰弱得厉害了,才放她出宮,她回到家里的當夜便香消玉殞。皇上是一天也離不開桐壶更衣,可桐壶更衣在宮里天天受煎熬,皇上平時不能提供保護給她,令她倍受侮辱和欺凌,病了也不為她治療的方便與否著想,一味拖著不讓走,終延至不治。皇上的愛情真很無私,很濃厚,我不太能夠理解。
     
    桐壶更衣出宮前,皇上向她重申盟誓:“大限到時,也得雙雙同行。”看到這里,我的小心脏還稍稍地感動了一下,難得有情深意重的君王,願生死相隨。然而,桐壶更衣死,沒見他殉情自杀,也沒見他離宮出家。幾年后,皇上更
    “卑辞厚禮,勸請四公主(藤壶女御)入宮”,“藤壶女御入宮之后,一切如意稱心”,“現在皇上對她(桐壶更衣)的戀慕雖然並不消减,但愛情自然移注在虅壶女御身上,覺得心情十分歡慰。”
     
    后,藤壶女御得封皇后,所生的兒子冷泉院被封為皇太子。桐壶更衣死了,生的兒子源氏被降為臣籍。
     
    在愛情上,桐壶更衣也沒得到可以之為豪的一份。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職場曾經有這樣的經歷:你的上司對你的工作能力贊不絶口,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你的聰明才智、忠心勤奮帶來的種種好處,但從來不會為你爭取什么福利,機會也只提供給有背景的人,直到你心灰意冷轉身離去。這么一類比,會更同情桐壶更衣。
     
     
    她出眾的相貎書里已有許多描寫,毋庸贅述,需提一提她的性格,相信是极其溫柔怯懦,不會自我保護、不懂作任何反抗,可以說,她完全是一個牺牲品。沒落貴族家庭出身,為她爭得一張進宮的入場券卻無法提供較高的地位,她的美貎雖常得君王帶笑看,可也真的只停在“看”的階段,並沒給她帶來什么實質性的利益,相反,帶來眾后妃的嫉妒和侮辱,君王桐壶帝看著她被整死。《紅樓夢》里的元妃,境況比她好多了,生前得封貴妃,省親時仍哽咽:“當初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可見那不是人呆的地方。
     
    桐壶更衣臨終吟俳句“留戀殘生嘆命穷”,一個對人生尚充滿响往的弱女子,可嘆終究命薄!
     
     
     
     
     

  • 【觀影筆記71@2008】浪潮,揮之不去的納粹阴影

    星期四, 11月 13th, 2008

     
    浪潮(Welle,
    Die),揮之不去的納粹阴影
     
    這是一部很震撼、能引起人深層思索的電影。現在提及納粹、文化大革*命,總有點不可思議,好像那些疯狂与己無關,他們是一群不正常的人,我則很清醒,決不會走他們的路。《浪潮》(Welle,
    Die)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將一群正常人導向狂熱,只需五天!而如果我們也處在那種环境,恐怕無法置身度外,同樣頭腦發熱。

    看完電影后,去搜看了一下原真實事件:1967年4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亚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由教師Ron
    Jones進行的一場實驗。令人松一口氣的是:真實事件並沒有引致學生自殺及傷人的惡果,教師Ron
    Jones也沒遭逮捕,只是大部分學生深感尴尬,Ron Jones后也遭學校解職。

    如果沒有出那么多亂子,這實驗的意義非常深遠,不明白Ron
    Jones何會被解職?我認為他太牛了,應聘請到更高學府進行有關社會或人類學的研究才對。

    Ron Jones的第三浪潮(The Third
    Wave)實踐,告訴我們納粹(獨裁)的阴影時刻徘徊不去,或者用更俗的說話:是我們每個人身上有克服不了的人性弱點:
     
    1. 粵語中的“埋堆需要”,人是群體動物,非要找到同伴,和同伴一起才感到安全,才滿足歸屬感;儘管同伴所從事的事,你未必同意和欣賞,但不和他們一起,就被孤立,人惧怕被孤立。擴大來說,民族主義、排外性都基於此。
     
    2. 虚荣心的需要,需要被認同、被佩服,許多原本平凡的人,比如相貌、才能平平的人,在投身於某項狂熱的群眾運動會特別積極,表現突出,做常人(或他們平時)不敢做的事。影片中,平時怯懦的學生會爬上高高市政大樓畫第三浪潮的LOGO。文*革中,其貌不揚的女學生揍起人來特別兇,有女學生抽死老師。在這一點上,原本就优秀的人才,未必會很積极。電影中,就塑造了勇於反抗的女主角。
     
    3. 偉光正的需要。每個投入狂熱的群眾運動中去的人,都覺得自己平時好無聊,好空虚,現在才有意義,在從事正確的事業。在電影里,可以看見穿上白襯衫的同學們挺著胸,滿臉神采。我們局外人看著,會心想:真是一帮腦殘,被洗了腦還這么神氣活現。但搞納粹的和投身文*革的人,當時心中也充滿這股神聖的自豪感吧?覺得自己很崇高吧?愛國主義最容易被作文章。
     
    4. 另外,還有服從行為上的天性怯懦或惰性。有關這個,另有一個耶魯大學的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即“權力服從研究”):測試人在遭遇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結果是61%-66%的人會遵從命令去傷害別人。

    第三浪潮實驗和米尔格拉姆实验活生生地展示好端端的人是怎么會參與到集體疯狂的活動中去,對實驗者來說太殘忍,涉及實驗倫理上質疑而被叫停。然而,若沒有這樣的實驗,我還真的不知道人性如此,還以為我會例外。有關大眾,我曾經概括為“大眾是傻逼”,現在我知道我也不可避免地會成為傻逼的一份子,如果條件成熟,只是程度上的輕重而已。
     

    由於人性的局限,群眾是如此容易被忽悠,只要有稍微牛逼點的人物出來引導大家。人性的弱點無法克服,那可有一種方法來鉗制牛逼哄哄的人物,不讓他們實行獨*裁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到目前为止没有方法可以防止独*裁,就算民*主,也不能確保是真正的民*主,那怕一人一票選舉出來的政*府。最好的例子就是希特勒,希特勒也是民*選的。而罗斯福呢?執政后多次修*宪以擴大自己的管制權。希特勒成為獨*裁者,罗斯福沒有,似乎是個人行為問題,民*主體制,並無法保障獨*裁不發生。(有關罗斯福為啥沒有成為希特勒,是個人還是體*制或還是美國民眾和德國民眾存在本質上的區別?美國民眾崇尚自由根深柢固,而德國人的紀律性、服從性都較強?我還比較困惑)

    綜上所述,非常灰心和恐怖地發現:納粹和文*革是無法避免的。
     

    有說獨*裁的出現,經濟是一大主因。經濟一衰退人就會對現状不滿,亂世出英雄,這時候出來一個牛逼哄哄的人,給大家指出可觀的前景,引導大家干“革命”,大家自然就听從。希特勒的上台,戰后德國經濟崩潰是原因,可文*革卻不能完全歸因於經濟吧?

    我對天朝為何不侵略邻國苦苦思索良久,后,恍然大悟:納粹刚好奉行侵略政策,給大家一種誤解,以為所有獨*裁國家都會去侵略。獨*裁並不等同侵略。獨*裁者以長治久安為主要目的,侵不侵略、擴不擴張、掠不掠夺倒在其次。相比起來,希特勒倒算一個沒什么私欲光為德國人民謀福利的獨*裁者呢。
     
     

  • 《源氏物語》和《紅樓夢》

    星期一, 11月 10th, 2008

    最近在看《源氏物語》,丰子恺譯。有人對丰子恺的版本不甚滿意,据說還有一位林文月的譯本更佳。批評丰子恺譯本的,認為丰子恺的語言太文言。希望以后有機會再翻翻林文月的吧,反正我對丰子恺的譯本很滿意,就是欣賞他比較古雅的白話文體(也談不上什么文言體)。紫式部生活在公元1000年左右,正是我國北宋年間,北宋年間的作品,用古雅的文字翻譯,應該是非常妥貼的。
     

    一直听聞日本的《源氏物語》有如中國的《紅樓夢》,极感興趣,可惜一直沒機會讀。也正因為有興趣,曾斥巨資買過二本《源氏物語》的連環畫,那可真是斥巨資呵,記得要好幾十塊錢一本呢,當時足夠美美地吃上一餐了。晝得非常精美,但也妨礙了對內容的了解。從連環畫所提供的有限情況來看,源氏就一花花公子、纨绔子弟,整天不是串堂入室,和這個偷情,就是和那個亂搞。如此荒唐淫蕩的小說,怎么和《紅樓夢》相提並論呢?現在讀了《源氏物語》,才疑竇解開。這件事教育我:想了解一本書,千萬不要通過以它改編的連環畫去了解,那只會令你更不了解。

    習慣了《紅樓夢》那樣生動的描寫方式,自然不習慣《源氏物語》半日記式、半史記式的平鋪直述的記錄手法。雖然《源氏物語》同樣對建築、风景、宮庭活動、宴會、精美的器皿、食物、人物長相、服飾等有細膩地描寫,但我們毕竟是中國人,對日本文化本就相隔一層,還要再隔一層地去了解日本古代?所以紫式部的描寫,對我們來說,缺乏理解的基礎,她筆下的繁华世界和精美物品,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稀罕,無法引起共鳴。這就令人對《源氏物語》能否和《紅樓夢》相提並倫產生了疑問。

    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是產生這種疑問的原因。《源氏物語》里雖也說封建時代,但比《紅樓夢》里的更接近以物易物的原始社會。非常有趣的一點:《源氏物語》里很喜歡用服裝、食物作禮物或賞賜物。這在《紅樓夢》里當然也時常見,但那多半是對府內人或丫鬟的賞賜,如果有外面的官來,難道不送些金、銀、玉之類的貴重品?《紅樓夢》二十八回,元妃送府里女眷的端午節禮物,老太太也有香如意、玛瑙枕等。當然,《源氏物語》里一說賞賜衣服,我眼前就出現精美絶倫的日本和服。即使在今時今日,日本的和服也是價格不菲。若對日本餐有所了解的,也自然會知道日本餐從盛食物的器皿到食物的原材料、摆放的樣式、呈送的姿態,都有講究,非常藝術。但對貴賓一律贈送衣服和食物的做法,總有點停留在果腹和遮體最低需求的小農意識層次上,和《紅樓夢》所呈現的豪華精細作派非一個檔次。不提送衣服、送食品給貴賓不上台面,透出小家氣,既便對下人,也未必真帶來好處。《源氏物語》第四十五回“橋姬”,熏君赴宇治拜訪八親王未遇,和大女公子取得直接聯系,興奮之余,“便將雾濕的衣服脫下,全部送給這值宿人”。值宿人身份低下,需干粗活,且又長得容貌丑陋,穿上熏君華麗的便袍,沁透異香,“遇到的人都訕笑他,反局促不安”,紫式部也說“真乃太可笑了。”
     
     

    《源氏物語》里也談到書法、繪畫、詩歌,和多種多樣樂器、音樂會,對這方面面,不是我自大,有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作后盾,《源氏物語》的這些,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紫式部极推崇的白居易,在我國古代詩人风雲榜上,也不過是中間偏上的角色。我很不喜歡《源氏物語》里書信應答的那些俳句,左一句,右一句,煩也煩死我了。不怪作者生安白造,那時候的日本人,或許是有這樣的雅好,以俳句應答,但那些俳句,唱山歌一樣,別提意境高遠的佳句了。當然,我不懂日本詩歌在格律上的規矩,兴许不懂欣賞。《源氏物語》里的詩句,也有非常不錯的,譬如作者經常引用的日本古歌,許多句子和我們的古詩十九首、陶潜的詩风格相近,朴实無華。下摘幾句,待我有空時或再整理幾組:

    陋室如同金玉屋,人生到处即为家。
    ──《古今和歌集》

    焦急心如焚,無人問苦衷。
    經年盼待久,犹不許相逢。
    ──《后撰集》

    相思到死有何益,生前歡會胜黃金。
    ──《拾遺集》
     
    上面談的,都是《源氏物語》不及《紅樓夢》之處,然而,我認為將它比作《紅樓夢》還是很恰當的,主要表現在二方面:
     
    紫式部對她筆下的人物處理,和曹雪芹異曲同工,無論什么人物,幾乎沒什么貶意的筆触口吻。《紅樓夢》里偽善的王夫人、背后傷人的袭人、草菅人命的王熙凤,曹雪芹並沒有在她們額頭上貼上“討厭”的標簽,予以直接揭露或批判。相反,王熙凤是位漂亮的少婦,襲人也溫柔動人。紫式部一樣,《源氏物語》中沒什么“反派”人物,一心想攀上高枝的明石道人,幾乎覺察不到紫式部倜侃的意思;光源氏這么虚伪、弄權、以玩弄女性為己任的一個人物,在紫式部筆下,卻是美的化身,總是那么高貴、美麗。說起《源氏物語》像《紅樓夢》,不知道有沒有人將光源氏比作贾宝玉?那將是我听到的天大的笑話!非要比的話,光源氏倒有點像那個道貌岸然的賈政。

    《源氏物語》和《紅樓夢》一樣,是部著重描寫女性的小說。《源氏物語》里的女性和《紅樓夢》里的女性一樣,多多少少算貴族女子,聰明美麗,琴棋書畫,但幾乎沒有誰得到幸福。《源氏物語》比《紅樓夢》更狠,《紅樓夢》里還有千年的媳婦熬成婆的賈母賈老太太,在府里,她算權威人物。《源氏物語》所描寫的封建貴族家族中,很少看到女子有實權,上不上年紀都沒有關係。弘徽殿太后掌握了權力,將光源氏流放須磨,后來宮庭權力的斗爭中失利,她也死時寂寥。所以我寧可將她看作政治斗爭中如武則天罕有的女性上位個案,而非家族中女性會有什么地位。

    總之,《源氏物語》里的女性上至皇后妃子,下至宮娥女佣,無不身不由己,命運悲慘。六條院有如大觀園,姹紫嫣红开遍,卻风刀霜劍相逼。六條院外的世界,更崎嶇黑暗。婦女在古代日本,還真沒什么活路,所以許多人只好青燈古佛終殘生。
     
     
     

  • 【觀影筆記35-70@2008】最近看的電影

    星期日, 11月 9th, 2008

     
    最近看了不少電影,有的電影實在好看,按我以往的習慣,必會揚揚洒洒寫觀影筆記。現在看的電影太多了,一來來不及寫,二來前腳看后腳忘,忘記的速度比寫出來的速度快,所以也就不寫了。
     
    在這里略微點評一下,有同好兄可以去看一下,因為世界上的垃圾片是如此地多,多到足使人一輩子啥也不做就一部接一部看也看不完的程度,我每每想起,心里就凉拔凉拔,夜不成寐。生產垃圾的人是如此地孜孜不倦前赴后繼樂之不疲,雖然我己經算很謹慎地挑選片子看,還不免時常誤中地雷,不时看到那些無藥可救的爛片、垃圾片,尤其有許多是好評如潮的爛片,更令我憤怒不已。
     
    下列片子強烈推薦:
     
    1. 银行大劫案 The Bank
    Job非常好看,我給五星。七十年代的劫案,技術和想法都很老土,可謂非常純樸的劫案。
     
    2. 乱战 Chaos
    出乎意料的結果,斗智斗勇。男主角是上面那部《銀行大劫案》里的男主角。看電影看得多便有這么好玩的游戲:經常有上一部電影的主角串門,串到下一部戲里。記性太好,都會將二部電影弄混。
      
    3. 迈克尔·克莱顿 Michael Clayton
    有點像《造雨人》(The rainmaker)、《永不妥协 》(Erin
    Brockovich),和大公司打官司。這部電影的人物性格、故事述說的角度、結構拍得复杂一點,反正不錯。
     
    4. 阅后即焚 Burn After
    Reading
    黑色幽默幽了FBI一默。有我偶像金發的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有點二百五的健身教練Chad哦。上部《迈克尔·克莱顿》(
    Michael Clayton)里的男主角(George Clooney饰)和他的死對頭,大公司那個女代表(Tilda
    Swinton飾),在這部電影里成了情人,上部電影里拚個你死我活,這部電影里,倆人睡一床上,這么多部電影擱一起看,真非人干的活。
     
    5. 想飞的钢琴少年
    Vitus瑞士電影,講位天才少年,里面十三點兮兮的爷爷很像讀樂樂小朋友。
      
    6.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經典電影,我覺得還好啦,不到五星級別。里面的童聲合唱好听,尤其小男主角的聲音像天籁。听說特意找到這么一個能由自己唱的小演員來演。
      
    7. 极地重生 So weit die Fü?e
    tragen這是西伯利亞版的prison
    break。二個半小時,看到半夜三點,還不覺睏。擅長講故事的好電影。建議先看了下面將會提到的《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再看這部,活像情況接得上的上、下集。
      
    8. 蝴蝶效应 The Butterfly Effect
    題目起得不對,應該是多重世界論,或back to
    past之類的。故事講的是無任男主角怎么折騰,只會越變越衰,好像俺们的现状。
     
     
    下面好看系數為三星的電影:
     
    9. 蝴蝶效应2 The Butterfly Effect
    2和第一集比,差遠了。三星。List上排這么前,完全因為不想和第一集分開。  
    10. 玩转21点 21高智一族,不錯。
     
    11. 暗处的女人 Femmes de
    l’ombre,
    Les沒有《黑皮書》故事性強。德國軍官苦苦尋找曾經的戀人,一旦找到,因為是間諜,就一枪崩了她,太不符合人情了,換我都不舍得啊,起碼睡了一覺先嘛。
     
    12. 生死狙击
    Shooter沒什么大的漏洞。男主角被塑造得太神了,一個人可以干掉整队軍。
     
    13. 死亡诗社 Dead Poets
    Society
      盛名在外,一般般啦。
      
    14. 荒岛余生 Cast
    Away湯.漢斯的電影,就算整部電影談一個人在荒島上也不悶。
        
    15. 再见列宁 Good Bye
    Lenin!  經常听到的一部電影,弄不懂有什么過人之處。那兒子簡直有神經病的,這樣孝娘的孝子真令人吃不消啊!有多遠俺躲多遠。
      
    16. 廊桥遗梦 The Bridges of [...]

  • 新鞋子

    星期日, 11月 9th, 2008

     
     
     
    買一雙合心意的鞋子是如此地難,好不容易遇上了,一見鍾情,卻恨腳小,常無我的尺寸;好不容易有我的尺寸,卻一早售罄。在馬莎見這款,狠喜歡,沒我尺寸,過二周忍不過心痒又去了,還是無我尺寸。臨走,不死心,問:“會再進貨嗎?”售貨MM可能也是怕了我了,說我再去找找吧,終于拿出一雙俺的尺寸,我捧著鞋激動得哭了。
     
    買一雙鞋子,要“眾里尋它千百度”,“三顧鞋廬”,還要柔腸百結,“想花神清夢,徘徊鞋架”,不忍歸去,經受了革命的考驗,才有哇,不執著一點,都木有哇。
     

  • 購書

    星期三, 11月 5th, 2008

    1. 《一九八四》
    [英]乔治.奧威尔 上海譯文出版社

    2. 《兄弟連》
    [美]斯蒂芬.E.安布罗斯 譯林出版社
    這本看過了,覺得不錯,便再買了。

    3. 《假如明天來臨》
    [美]西德尼.謝尔顿 譯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