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影筆記(15@2008) , the good shepherd
星期二, 06月 3rd, 2008
英文片名“The Good
Shepherd”,《圣经》中耶稣说:“I am the good shepherd.
The good shepherd lays down his life for the
sheep.”影片男主角爱德华.威尔逊(马特.达蒙饰)就是,──或者他自以為是──,一個好的牧羊人,為了國家(羊)牺牲了私生活。因此,電影最好平直地譯為《好的牧羊人》,簡化成《好牧人》,好像不倫不類的。看看電影內容和滲透的這層意思,譯成《尽忠職守》也貼切,不過,像評优秀GCD員的标語,恐怕更不賣座了。~
這似乎是一部不賣座的電影,毁譽參半。有人說導演罗伯特.德尼罗還是演他的黑手党去吧;許多人說悶死了,三個小時,看著看著都睡著了;也有人說亂死了,人物眾多,線索眾多,要說明的人生道理卻极其膚淺、白痴。為表不予苛同,看完後的昨天,我和某人爭論至后半夜。奶奶的,丫才白痴!看部電影,還非得找出人生道理、教育義意,還需不需要朕給你拎出段落大意、抓出中心思想呀?這我最拿手,在小學里。記得韓寒曾寫過一篇日記,說在中國拍給人看的電影,恨不得有旁白將中心思想教育意義大聲地念給觀念听(大致)。我看和我爭執的某以及許許多多投訴看不懂的仁兄,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快去看韓寒說的那種電影吧。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三個小時一晃而過,還生怕結束來臨。感覺有點像《幕尼黑》,后來一查,原來是同一個編劇艾瑞克羅斯。《阿甘正傳》、《局內人》(the
insider)亦出自其手。回想起來,《局內人》確實也有這種層層疊疊、零零碎碎、抽絲剝繭,最后真相大白的味道。
不可否認,我的喜歡有些兒偏心:因為這是我偶像马特.达蒙(Matt
Damon)主演的。但,天地良心,片中的他是一個半老頭子,整天穿著老土的西裝,架著厚框眼鏡,目无表情、沉默寡言,哪有半分平時影片中的潇洒和帅勁?所以,若說我完全因演員而肯定此電影,是說不過去的。
這不是一部輕松的電影,也不是提供視覺快感的電影(其實,我覺得蠻賞心悅目,許多場景,平平淡淡中有和风細雨式的美麗,我非常欣賞這種风格)。我說的“視覺快感”,是指一般人心目中對間諜片的期望:俊男美女和香車、各類先進的諜報技術、華麗麗的動作格斗、爆炸場面等。沒有!在這部電影里統統沒有!既便男女主角屬偶像派的,也故意掩蓋风華。連片中施“美人計”的“美人”,亦其貎不揚。這樣,影片比較真實地再現一個情報官員的工作和生活:沉悶、沉悶再沉悶;扭曲、扭曲再扭曲。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国家安全助理理查德.霍尔布鲁克(Richard
Holbrooke)评价:“片中几乎每一次事件都相当精确,制片人甚至对微小的细节都精益求精,真实的捕捉到了冷战时期情报工作的本质真相。”如果可以,將這部電影和同樣為马特.达蒙主演的《諜影丛丛》(Bourne)系列一起看,可謂相得益彰:一個是炫目的、講究體能技巧的前線特工;一個是平實的、著重腦力活動的幕後情報人員。
男主角爱德华.威尔逊(马特.达蒙饰)以CIA创始人之一的詹姆斯.安格列顿(James
Angleton)為原型塑造。詹姆斯.安格列顿是偏執狂兼妄想症患者,他认为叛逃到西方的苏联人都是克格勃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以致后來臆想許多西方國家領導人都是蘇聯間諜,連美國總統也被赤化了(哈哈,這也太搞笑了)。難怪電影中,有他和假小提琴家(真間諜)觀察手下審訊真叛逃的小提琴家一幕,非要人家承認是問諜,逼得人家跳樓身亡。唉!真作假時假亦真。
這令人聯想起另一部也是人物傳奇、也描寫忘想症、也涉及CIA的電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某人就用《美丽心灵》舉例來痛陳《好牧人》的失敗:編故事應該編得易懂、好看,我只是看電影的,沒必要卷進導演佈下的混沌里去。更何況還佈得如此幼稚、拙劣?
大部分時間,我同意他的說法,我也喜歡簡單、平鋪直述,《美丽心灵》是部好片子。但是,世界的組成不是單一的,諜報界尤是。一部間諜片,不光讓你看,還讓你參與。需要凝神觀察,吸引你思考分析,然后,你會像男主角一樣,憑一己之敏銳,自千頭萬緒中判斷出一桩事情的原委。看完電影,你發現你也成了合資格的情報人員。這樣的體驗,我覺得十分過癮。看完後,久久沉溺在電影情節里,興奮得非要寫點什么。要知道,我己經很長時間沒有為一部電影敲這么多字了。
當然,感受的事難以說合,我無法奢求他人和我同樣欣賞《好牧人》。幾年前看《兇心人》(Memento),一堆亂沙要觀眾理,看得我很抓狂,看不下去。對《兇心人》愛好者來說,我不也是怎么點也不化的頑石?讀書、聽音樂、看電影,都是孤獨的心历旅程。
最後,提一個電影中的細節以結束本文,當然,電影中可玩味的細節很多。影片快結束時,男主角爱德华.威尔逊上門找普魯文,──那位上了年紀的意大利男人,要求他合作。房間里有倆孩子,普魯文叫家里人帶出去,家里人帶孩子去沙灘玩。普魯文就吼上了:“看住他們,別讓他們溺水!”“塗上防晒膏,不要晒傷了!”“叫他們穿上拖鞋,別劃破腳了!”
對照當年,爱德华.威尔逊和沙利文將軍在家里談工作,他兒子坐在地板上玩耍,他叫妻子領走,一切都是冷冰冰的。
這么多年過去了,爱德华.威尔逊依舊是冷冰冰的,坐在那里,看著普魯文。
然后,普魯文問他:“我們意大利人有家庭,有教堂;愛爾蘭人有家鄉;犹太人有他們的傳統;既便黑人,也有他們的音樂。你們美國人有什么?”
“有美國。”
愛德华.威尔逊回答得一本正經、理直氣壮,卻給人一種滑稽、怪誕的感覺。
這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目标的回答吧?
從活生生的人到冷冰冰的國家機器,真替他感到悲凉。
-
【萬里江山來醉眼】渥太華(三十二). 街頭建築
星期一, 06月 2nd, 2008
20
街頭建築之二
相當於香港文化中心的渥太華文化中心。見識過許多有特色的modern建築:香港的海鸥型會展、新加坡的二只大菠萝、溫哥華的帆船型會展……,這文化中心層層疊疊的設計也算小兒科了。不過,它有一特色,旁的modern建築比不上,從此角度望去,中間空出一塊,刚好將里多運河對岸的國會山庄借景過來,形成新和舊的強烈對比,但又非常協調。
那是一個阳光灿烂的中午,日頭太猛,以致我有些目眩,遠方的哥特式建築夾在現代建築中,疑幻疑真,彷彿海市蜃樓。
渥太華街上這樣的紅磚房子比比皆是。
座落在Elgin
Street的一幢非常漂亮的白石頭房子,因在我酒店附近,每次吃飯都要經過。看著它的尖屋頂,我總是執拗地將它當作教堂。但它不是,它在加拿大人權紀念碑(Canadian
Tribute to Human
Rights)後面,不知和那紀念碑有沒任何關聯。拍的時候太阳倒西,阴影丛丛,無法拍出皓洁來。
說起那塊人權紀念碑,真是無巧不成書,1990年9月居然是由DL揭幕的。DL是現在的“hot
topic”,想不到我整理整理建築照片,也凑上了這檔子熱閙。
座落在Commissioners
Park里的小白屋。此並非街頭建築,擱在機子里好久,順道貼這一輯里。
當初吸引我目光的,是中間那條紅烟囱將房子一劈為二,這是多么怪異的視覺效果?!還有,那排白欄杆真是令人好生羨慕。不過,打理起來可能頗為麻煩,三日二頭要刷一次,我決定欣賞欣賞也就算了,(咽了一口口水)不動什么念頭了。
路旁的尋常人家,那簇紅楓分外夺目。
最後,答記者問一下,雖然木有記者問,我為什么這么喜歡在街上東瞧西瞧?瞧這垛墻,上面裝著日晷。
來張近鏡,雖然我不懂看幾點鐘了,保不定有牛人。
-
熊猫可真是一種有詩意的動物啊!
星期日, 06月 1st, 2008
(圖片來源:网上圖片加工而成)
-
中國產品的說明標籤…(ZT)
星期四, 05月 29th, 2008
中國有些產品上的說明標籤很有智慧,信不信由你,以下是一些產品標籤上的說明。
1.
Sears吹風機:
睡眠時請勿使用。 (你用到我都唔反對!)
2. Dial
香皂:
使用說明:如一般香皂使用。
(咁到底係點用法呢?)
3.
Swanson冷凍食品:
食用方法:建議先解凍。
(建議…)
4.
某飯店提供的浴帽外盒寫著:
適用於一顆頭。
(好正
…)
5. Tesco’s Tiramisu
點心:
(印在盒子底部)
請勿倒置。 (死比你睇…印起個度有用咩…)
6.
Marks&Spencer; 麵包布丁:
本產品加熱後會變熱。
(原來係咁
…)
7. Boots
兒童咳嗽藥:
2-4
歲兒童專用:服用後請勿開車或操作機械。
(好,我會睇住佢!不過佢可以既話都幾叻!)
8. Nytol
安眠藥:
服用後的徵狀:可能會引起嗜睡。
(如果唔嗜睡既話食黎做乜?)
9.
某中國製聖誕節燈泡:
限室內或室外使用。 (緊係起呢兩個地方用啦~仲有咩地方用到呀!)
10. Sainsbury’s
罐裝花生:
警告–內含花生。 (好驚呀,我掩護你走先!)
11.
美國航空的堅果點心包裝上:
使用方法:打開包裝,吃堅果。
(咁有步驟,唔講我都唔識用)
===============
朋友轉來這么一段話,看著好笑,沒去驗證,不知真假。
“中國產品的說明標籤”,指銷往中國市場產品的中文翻譯問題?香港人的中文也是缺一根筋的,由他們提出此問題,五十步笑百步。
-
【萬里江山來醉眼】渥太華(三十一). 街頭建築
星期三, 05月 28th, 2008
許多照片尚未整理,有空就整理點吧。
20 街頭建築之一
除愛參觀教堂,我還特別喜歡流连街頭,逐幢逐幢建築地觀賞。當然,這些一開始令我欣喜不已的石頭房子看多了也審美疲勞,後來就是推我也不肯下車拍照了,遭某譏笑“三分鐘熱度”。
許多建築都不曉得名字,有的記得大約用處。這是他們開會的,也許是他們的“人民大會堂”。
這是一家酒店,許多政要名流下榻。站在河上望過去,好像睡美人就在里面,等著癞蛤蟆王子的臭嘴巴去吻醒。不過,跑進酒店逛逛,里面卻是沒啥好看的,沒有華麗的水晶燈大柱子穹頂大廳,黑摸摸的,什么都成舊,搞得我拍照的興致也沒了,所以沒留一張室內照。
面對的這條便是著名的里多運河了(Rideau
Canal),雖然不到二百年的历史,比及敝鄉蘇州的大運河年輕了幾千岁,但在這塊只有長毛番人、長角麋鹿的冰天雪地上,加拿大人將它稀罕得不得了,宝貝得不得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每至冬天,此河便成了世上最長的溜冰場,擠滿了四面八方專程赶來溜冰的人。零下二十幾度的室外溫度,這樣的活動還是不要預埋我了。
初初見他們在吊這樣的房子時很惊奇。這些房子是活動廁所、更衣室,運去里多運河边供溜冰人士使用。冬天裝,春天搬運走。
海關大樓。
两只很有氣勢的看門傻獅子,我在外面磨蹭了半天才發現這么宏偉的建築居然只是郵局。
渥太華的許多建築大門有這么一塊铁鑄的屋簷,帶著各式花紋。
精緻的掛燈。
-
熊猫
星期二, 05月 27th, 2008
突然覺得它氣質上神似朕。
習性也蠻像。
一個是国宝,一個是活宝。
(圖片來源:网上圖片加工而成)
-
進步
星期四, 05月 22nd, 2008
原想寫一篇有關中國黑十字會震後所表現出來的魔幻戲子功,如何卓有成效地阻擋了一些人的捐助之心。想想丑陋面如空氣一樣平常,時刻面對,不如寫寫難得的、令人欣慰的進步現象。
這次地震,ZF的表現無疑開明、進步不少,體現出一種“人文”精神。總理第一時間飛赴灾區、軍队及各界的全力以赴,再三強調“救人要緊”,這比為了抢救國家的一根爛木頭而跳進洪水里的腦殘型英雄時代,進步不知多少倍了。
中國人多,貧窮,加上ZF長期的將人不當人看待,人,往往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最容易牺牲掉的因素。由於沒有倍受重視,倍受珍惜,底氣不足的國人成了心理上的林黛玉,行動上的堂吉訶德,──一群特別自卑、特別脆弱、特別敏感、特別沖動,特別容易向邻居的风車扔石頭的暴走青年。只要誰家向國人扔了一個白眼,說了幾句不待國人听的話,國人就集體發飆。國人這種隔三差五便發作一次的丟人現眼行徑,我認為ZF應負有責任。哀悼日,各國政要紛紛跑來誌哀,神情肅穆。看見沒有?只要ZF像個ZF,自然會為國民赢來應得的體面,國人不必整天狂犬般纏著邻居討說法、要尊重。
這次地震,ZF的態度和做法,令人耳目一新。明確“人,重要過一切;人,高於一切”,重視了人的生命,自然也會重視人的意願和自由。破天荒為平民百姓哀悼三天的決定,深得民心,也令我首次對這個ZF抱有希望。以前,“我們的國家有前途”、“我們的民族有希望”……,口號听了不知多少次,全像唱山歌。現在,體會到那一種希望:一個以人為本的ZF才是有希望的ZF,在充滿人文關懷的ZF統治下,國家才會走向真正的文明發展。有強有力支援自己、照料自己的ZF,而非整天敲骨吸髓,人民才會有底氣,才會真正看見希望了。這個“希望”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像現在這樣用實際行動做出來的。
這次,向國外公開要求援助,尤顯唐山大地震時期的死要面子是多么的令人憤懣!這么多年來,我們的ZF一响傻逼兮兮,整天帮這個援那個,到自己受災了,人家表示想來援助,居然牛逼哄哄地Say
NO!ZF死要面子,羊毛出在羊身上,苦的還不是咱老百姓啊?!謝天謝地,這回ZF總算思路正常,肯要了。我看應該多多地要,大要特要,將上回唐山大地震沒拿到手的援助補討了來。
美國911事件,看直播時想,什么時候,我們也可以同樣地擁有知情權?了解自己的國家正在發生的事呢?這次,嘻嘻TV難得地採用24小時直擊現場報導,消息及時公佈,每天舉行記者招待會。雖然這里面可能有被審核、被和諧,具導向性的成份在,但,有比起沒有,總是一種進步。
年過花甲的總理,72小時巡視災區,不顧危險和辛累,聲嘶力竭地指揮救援,不能不說深受感動。人們經常愐怀第一任總理鞠躬盡瘁,后來者無以為繼。這次地震,我突然發現,我們有幸也有一位任勞任怨、慈悲為懷的好總理。雖然說有時候有點指令失當、不夠效率,但我還是願意看見一位有人情味的總理,冷冰冰的官僚面孔看多了,假大空的官腔也听膩了。相比之下,後來的御駕親征,雖做同樣的事,說差不多的話,總是叫人親切不起來,感動不起來。
雖說進步了,但這是一個正常的、合格的ZF早就應該做的,亦不必搗頭如泥吧?正如熊博网說的“成天说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这回刚刚有了个仆人样儿,主人们就不知所措了,不知道是站着好还是跪着好。”
許多不知道是站著好還是跪著好的“主人們”只好對這時期提出質疑和批評意見的人痛罵一顿,叱人家冷血、添亂。ZF又被無限拔高無限神化,毫無瑕疵,批評不得。
救援的技術和效率怎樣?校舍和醫院為何容易坍塌?因為care,才會關注;因為想改進,才會提出批評意見。
有說:過了這非常時期,才提出你的批評意見嘛。
忍俊不禁。設想一下,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你突然站起來,大喝一聲:“將豆腐渣工程的承建商繩之以法!”
在我常去的网站上是有這樣的一位經常自言自語前言不搭后語答非所問的女ID存在,要像她那樣子你尽管去,就是不要建議人家也這樣做,這需要無比的神經,和,臉皮。不是人人都做得來的,真的。
-
在天上默哀
星期一, 05月 19th, 2008
14:28,我正在空中。
于是,在天上,在更貼近天堂的地方,默哀。
只是不能起立。
后面的男人發出巨大的呼噜聲。
-
地震升為八級
星期一, 05月 19th, 2008
5月12日下午14:30,幾乎全中國都給晃動了,大家意識到哪里發生特大地震,可我們的地震局說全國有三處地方同時分別發生地震。茫然無緒中,托赖地球背面的美國地震网確認震中汶川,當然最主要還是托赖D和ZF的開明態度信息公開沒有將美國地震网和諧掉,才讓人搞清震中。
從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明顯震感那一刻,大家都清楚那會是一場罕見的大地震,可我們的地震局說7.8級。唐山也是7.8级,絶對不能蓋過唐山,是吧?5月16日的報道,總理指出,汶川地震的強度和烈度都超過唐山大地震。5月18日,地震由7.8級升為8.0級。不作惡意揣度,這只是巧合,巧合!地震的級數,在我們地震局手里成為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想大就大,想小就小,跟科學無关。
不關科學什么事,最近不停拜讀“地震根本不可能預測”的報道,不知道國家地震局設“监测预报司”和“震害防御司”干什么用的?据说,“地震是根本不可能預測的”,所以,5月9日的地方ZF官方网頁報功說成功平息地震误传,並且,在慘劇發生后飛快地和諧掉那一頁面。曾有一位官員感嘆:沒有互聯网,該有多么好啊!是啊,如果沒有互聯网,不必干這種揩屁股的事,网頁快照,還會發生揩得不太干淨的尴尬事。
舉國哀悼三天的决定是一種進步,雖然居然比秘魯下半旗的時間晚了那麽點。“聖火”终于可以停止傳送三天,在5月12日14:30地震那瞬間許多人已經開始在建議,今天,──2008年5月18日晚,正式通知,不得不說:真的很及時。5月13日、5月14日……后來幾天繼續的聖火傳递活動,簡直難以想像,在刚發生這樣的慘劇,怎么能夠笑著去進行这樣一件喜事呢?在同一個國家,同一時刻,一边是數萬人的慘死,一边是歡欣盛事,大悲大喜同時進行,擱誰身上,不是神經錯亂就是人格分裂,好在我們的ZF夠強悍,愣是可以同時進行而不錯亂點啥。
5月13日是我的生日,生日禮物(一早准备的)很好,我很喜歡。但是,今年,我為自己的生日刚好在5月13日這一天感到不安。
-
亲历地震
星期四, 05月 15th, 2008
2008年5月12日
已发送(14:37,星期一 )
WBD: 地震了?
身是客:
哪里
WBD:
我这里
身是客: 沒吧?
晃?
WBD: 嗯
身是客:
會不又是挖地铁挖塌坊了
WBD: 嗯
我下楼逃命先
已发送(14:43,星期一 )
(期間我在网上搜到消息,給正在樓下避震的他發了一條短信
接收: 星期一,
15:07 05/12/08
四川汶川
7.6级)
WBD:
逃命归来哉
捡回一条命哇
身是客:
全國大面積的地震呀
時間都不一樣相差幾分鐘
身是客: 黃石6級 北京
2級四川7級
已发送(15:19,星期一 )
WBD:
上升到8级了
身是客:
哪里?
WBD:
就是那里
身是客:
好在好像是山里吧?
不會死那么多人
WBD:
成都机场关闭
身是客:
天吶
看來很嚴重
WBD: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12/155515522771.shtml
温宝宝跟咱工程师差不多
出了事就飞过去
身是客:
立刻飛過去 很嚴重了
幸好不在成都
WBD:
现在房子比唐山那时候强
身是客:
在山里人密度不大
WBD: 嗯
身是客:
所以要買一只實木台子
以后可以鉆進去
============
后來發現,當時我們對這次灾难的估計樂觀了一點。雖然這次發生在山區,人口密度沒唐山大,但因為地形、天氣和各縣村太分散,為抢救帶來空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