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錢鍾書《管錐編.史記會註考證》談到《史記》首黃帝,也是應“時代的呼喚”,──漢自高帝起“有祠黃帝於沛庭”,窦太后好黃老,武帝甚至發出“吾誠得如黃帝,視妻子如脫躧”之歎。
劉備視妻子如衣服,說明時間越往后移,人的意識形態越進步,起碼衣服比鞋子要干淨一點。
今人亦有稱生活作风不檢點女子為破鞋,原來是彈古調。
2
提起錢鍾書老師,藉此嘀咕一句:錢老師的《管錐編》可真難看呀,是不是寫給人看的啊?比《史記》還難懂。人家《史記》還有註解、白話文版,《管錐編》咋就沒人翻譯一下呢?
3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托賴趙老師式的抒情男音用最感情澎湃的聲音自豪地念道,受此調門誤導,以為炎帝和黃帝是倆要好得不得了的铁哥兒們。
原來打得一塌糊塗,主要是黃帝欺負炎帝。
黃帝“習用干戈”,“教熊罴貔貅貙虎”(且不論黃帝是不是萬獸山庄的訓獸師,還是借動物名來作部队編制),總之,炎帝,神農氏,一個醫科生,和黃帝斗?自然非對手。
4
黃帝是不折不扣的戰爭狂人,先替軟弱的神農氏(炎帝)收拾不听話的諸侯;到炎帝發現諸侯們也太听話了,──听黃帝的話,“欲侵陵諸侯”時,干脆“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最后“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禽殺蚩尤”;“天下有不順者,從而征之,……未嘗寧居”。
打打殺殺是他的志向和樂趣。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素以文明上國、禮儀之邦自許,孰料“炎、黃”中的這位黃老先生,反而一點兒也沒有文明禮貌的風範。
(對酒當歌按:有說炎帝不是神農氏,炎帝是炎帝,神農氏是神農氏;有說炎帝其實就是蚩尤,阪泉之戰就是涿鹿之戰;有說炎帝就是蚩尤是神農氏兒子;有說炎帝和黃帝是親兄弟。昏倒,你去和他們搞吧。)
5
《封禪書》:“黃帝且戰且學仙,……百餘岁然後與神通(是“神經”吧?)。有龍垂胡髯(是“龍卷风”吧?),下迎黃帝,黃帝上騎。”
“黃帝且戰且學仙”,顯然深合窮兵黷武的漢武帝之心(從來沒有一個帝號如漢武帝這樣的名符其實)。所以漢武帝也不停打仗,覺得自己最終可以和黃帝一樣成仙,越打打殺殺得多,成仙的機會越高。
6
繼續錢鍾書理論(想不到本章節要專門學習錢老),錢老太文言,本酒用白話复述。
司馬迁記載黃帝,表面上迎合當時潮流尊黃帝的需要,落筆時避開亂力神怪的東西,實際上“寓規於頌,文微義嚴”,暗諫也。蓋諫皇帝也別凈崇尚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總之,司馬迁同志開創了史學需講究“信”、“實”的风氣,這早在漢代,是很了不起的。(怎么樣?這人*民*日*報社論tone專業吧?)
7
“(黃)帝採首山之銅,鑄三鼎於荊山之陽。鼎成,崩焉。”──《綱鑑易知錄》
真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