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事俗聊—-達芬奇

 

經親手實踐,進軍藝術界的夢想破滅,只好吐吐口水,勞磕一下文藝复興時期三巨頭。

說到三,我發現中國人也好,西人也好,都愛拿“3”做文章。中國最經典的國罵三字經,不是二個字,也不是四個字,概以三字最力撥山兮。從高級知識分子口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到下里巴人的“三個臭皮匠,凑成一個諸葛亮”,以及桃園三結義、西方的三劍客(雖然我永遠只記得達達尼奧),這里面一定是三個人。少一個不成氣候,多一個又會坐下來一起打麻將,不再打打殺殺了。所以三個人是黃金組合,當然,情愛糾葛之三人行除外。

文藝復興時期,名畫家跟現在的美女作家一樣,要多少有多少,可是大家堅不被迷惑,只承認三個巨頭,似當代男人唱高音的很多,我們也只說三大男高音。說到這里,我又發現前主席的英明,只戴三個表。

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印象中,許多大家(包括文學家、音樂家、藝術家,及我們大家)在生時都郁郁不得志,作品不受落,窮困潦倒。死后,大家才尖叫:天才啊!又惋惜怎么不他媽的早點發現呢?好捉這只母雞下多一點金蛋啊!達芬奇是少數在生時,天份已得到世人認可、贊揚的幸運者,雖然他也是窮困潦倒,經常扔下未完成作品,在佛羅倫斯、米蘭、佛羅倫斯之間跑來跑去,但總算受到大公聘用。據說臨終時,法國君王還陪伴在側,作為異鄉人,享無比的榮耀。當然,一個人要在異國他鄉才受到禮遇,這本身就已很說明問題了,但作為臭老九,或者一個文化藝術工作者,還待怎樣?历史上,這樣的幸運者中奖率低於六合彩,推翻了我國著名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將勞其筋骨……”之類的阿Q精神理論。

一. 身世

三巨頭之龍頭大哥,是位非婚生子。我本來很沖動,想原來是位私生子啊?難怪這么出色,據說激情中所生的孩子特別聰明。后來一連看了幾本書,都小心翼翼地用了“非婚生子”。那私生子和非婚生子有什么區別?有本書說他父母沒結婚生了他,然后各自另娶他嫁。

經過三天三夜的思考,我終於悟了:雙方沒結婚所生子女叫非婚子女,一方結了婚跟第三者所生的叫私生子。帶著悟道之喜悅我連夜奔上茶館,可參謀長告訴我:私生子是私自出生的;N3告訴我:私生子比非婚生子更私密;韭菜告訴我:非婚生子是婉語,跟私生子含意一樣。

懷著對自己智力失望的隱隱傷痛,我發現:確實,法律文件只用嚴謹的、中性的“非婚生子女”,不會用含貶意口語化的“私生子”
。大家敬重達芬奇,所以寫他是“非婚生子”

結論:達芬奇是私生子。

要在幾個文字上這樣傷精神,怕無暇再繼續我對達芬奇的“研究工作”了。而且,翻了幾本書,發現到處都有出入,譬如在一本書里讀到:他母親領他到五岁時遭父親遺棄,另嫁他人,他交由祖父母領大。另一本書(不是寫學術論文,偶不注明出處了)則說他“跟著祖父母一直生活到五岁”
。既然書上記載都略有出入,儘信書不如無書。好在我擅長歸納、總結、杜撰故事:

達芬奇的父親在佛羅倫斯開了家法律事務所,替裁判管區法庭做公證人,即政府御用公證人,油水十足,自然富裕。回鄉探父母時跟鄉村(或青梅竹馬的?或看著她長大的?)十六岁少女發生關係,生下達芬奇。然后,達芬奇父親回佛羅倫斯上班,娶了時髦的城市姑娘。達芬奇的母親在鄉下領著達芬奇過了五年,見總不是法子,將達芬奇交給其祖父領養,黯然離去,另嫁當地農夫。幾乎每本書都盛贊達芬奇外貌俊美,遺傳自母親,可見遭始亂終棄的母親十分美麗。

讀到富裕的公證人,我心中生起疑問:為什么后來著達芬奇去當學徒工呢?還有,為什么達芬奇終其一生都要到處接洽訂單,勞碌奔波,為口營生?而不能將有限的時間、精力投入無限的科學研究、藝術浸淫上去呢?他那個富裕的公證人父親沒有留給他一絲半點遺產嗎?

噹!噹!噹!答案:達芬奇父親結過四次婚,生有十子二女。七十八歲高齡,還再一次當上父親,精力與魄力,屬現代香港賭王、美國楊震寧級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想想,那可是沒有偉哥的年代,完全依靠自然的生產力啊!我們不是該肅然起敬?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私生子的達芬奇,在家族中地位如何,可以想象。

(找得辛苦才挖掘到這些,似乎全世界為賣達芬奇的帳,為給達芬奇留面子,刻意避開其父的風流帳,這種只顧抛光不實事求是叙述真相的作風,我很不喜歡。)

不知道風流的父親、可憐的遭遺棄的母親、沒有正常家庭生活的童年,這一切對達芬奇的一生有沒有產生任何負面影響?從外表的彬彬有禮及在科學和藝術層面上來看,似乎沒有。但我翻的幾本書,都沒有明確提到他的任何婚戀史,只是傳聞他愛上“蒙娜里莎”,有說他自戀甚至同性戀。看來,父母的感情對他的愛情觀、婚姻觀還是產生了一定影響。

不過,雖然沒有健全的家庭,顯然他童年受到很周全的照顧,對他的“繪畫神童”之譽,祖父十分自豪;叔叔也將他視為已出,將財產遺傳。

他的身世,資源有限,目力所致,我只可以了解這么多了,轉而看看其他方面吧。唉!其實,我跟他中間,除了天才和凡人之隔,還隔著這么久的年代,這么遠的路途。就算不隔這么久遠,還有語言隔閡,他吃意粉,我吃腸粉,絕對搞不明白他的。

二.經歷

每一本書都只列了年份,我對年份這些數字特別惱火,那他干這些事情的时候到底多大年纪啊?算了,不罵太平山門,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還是將其生平排個年表,然後美滋滋地自己參考。(做得不好,但你們沒有幫著按計算器,統統不許提意見!)

1452年4月15日晚十點(1452年,相當於俺們的明朝代宗景泰年間)

生於芬奇村(故取名達芬奇,順利到達芬奇村)。

1457年(五歲)
母親將他交給祖父,另嫁當地農夫。

1466年(十四歲)
被父親帶回佛羅倫斯,開始第一佛羅倫斯時期。

1469年(十七歲)正式拜師? 投身維洛齊歐(Andrea Del
Verrocchio, 1435-1488)門下當學徒工。

1472年(二十歲),入“聖路加畫家公會”,即我們現在的會計師、工程師之類chartered,有資格另立山門,但他仍留在師傅處工作。

–和師傅合作<約翰為基督洗禮>,繪出活生生的天使,襯托師傳筆下的約翰基督僵硬呆板,非常沒面子的師傳只好金盆洗筆,從此只雕塑不繪畫。不知心中懊惱不?收到這樣的徒弟,蒼天冽!其實收徒弟,不儘考驗師傳眼光、琢玉本領,也連帶考驗胸襟氣度,徒弟不成器,面子上不好看;成大器,面子上更不好看。達芬奇的這位師傳真心也好、假扮也好,反正据記載沒有一句嫉妒、排擠、穿小鞋的行為,難能可貴。

–另此時期據考證說是其作品的<告知受胎>,我仍持保留態度:聖母擱在聖經上的右手,長似猿臂,明顯比例失當,而且角度也成問題。解剖人體、精通透視的達芬奇不會犯這么低級赛亞人的錯誤。

1479年(二十七歲)
首次置業,這說明當時的佛羅倫斯也是長安米貴,居不易。我們滿身本事的達芬奇亦需捱到二十七歲才有錢首置。時下無(物)業青年,還是少發勞騷。

–作品<聖哲羅姆>,畫了一個自殘身體的老年苦行僧。說起苦行僧,我會想到泡网ID賈行僧,呵呵。

–未完成巨作<三王來朝>(巨作,不是巨大的作品,而是我心目中的“great”的作品。)

1482年-1499年(三十歲至四十七歲)
應米蘭公爵之邀,轉至米蘭工作(第一米蘭時期)。

–作品<岩間聖母>,因不肯畫上傳統的光環、十字架和雞翅膀,跟貨主打了二十年官司,打到實在煩了,只好另畫個草圖,叫徒弟完工交差了事。看來不長命的人就千萬別隨便跟人打官司了。

看看這幅有沒有光環、十字架和雞翅膀

–作品<抱白貂的婦人>,西洋名畫里體現的所謂‘美女’,多半肥肉四溢、豬樣身才,令我實難認同“美”。唯此肖像,再無異議。

–雕塑模型<法蘭西斯科.斯福查騎馬像>,可惜啊,法軍來犯,米蘭大公收起破銅爛铁,‘大炼钢铁’造武器,結果六米高的泥雕塑像無法真正鑄起,最后成入侵者靶子。大家紛紛往上面投彈取樂,想必比我們玩PSII更好玩,當然這部PSII機子高雅精美了一點。法國人還是沒有長期戰略目光,當時應該暫緩進攻,待人家將所有銅拿去鑄好像,才閃電戰。一來米蘭人彈藥不足可以輕取,二來可將大像運回國,跟<蒙娜里莎>一起,每年光收門票就賺到笑了。

–巨作<最后的晚餐>

1499年10月(四十七歲)
法軍入侵米蘭,赴威尼斯暫避。

1500年4月-1505年(四十八歲至五十三歲)
回佛羅倫斯工作(第二佛羅倫斯時期)。

–巨作<安加利之戰>,這是他和米開朗基羅華山論劍之作。二位大俠的二幅作品都沒完成,二幅作品都沒保留下來。這一仗,總算以這種方式打成了平手。達芬奇畫此畫時,心血來潮,硬要用新顏料新方法作畫。墻壁近得頑固修士多,千年老妖似地,就是抗拒新事物,不肯吸收顏料。結果,一畫,顏料直往下淌,弄得畫面一塌糊涂。往往畫一天,要停二天地清拭下面污漬。我仿佛見到我們的達大師狼狽不堪的模樣,實在好笑。

–巨作<蒙娜麗莎>

1506年5月-1513年(五十四歲至六十一歲),
法軍駐守米蘭,法國人欣賞達芬奇,又邀請他去米蘭,擔任宮廷畫師,(第二米蘭時期)。

–作品<聖母子與聖安娜>

–作品<自畫像>

這是一幅了不起的作品,寥寥數筆,形象活現。我見過無數張畫家的自畫像,尤其有自戀狂傾向的瘋天才凡高,畫了N張自畫像,穿各種衣服,用各種色調演繹,我還是覺得達芬奇這素描的最好。摒弃了一切光影、色彩,達到我們武功中的無招勝有招的最高境界。

1512年(六十歲)
米蘭動亂,離開米蘭。

1513年(六十一歲)
為生計奔波于羅馬和佛羅倫斯,說明達芬奇很不擅理財,六十一歲了,還不能退休。有書說他一貧如洗的程度更甚乞丐。

1516年(六十四歲)
應法王法蘭西斯一世之邀,遷居安波斯城克魯堡,任宮廷首席畫家、建築師、工程師。

1519年4月19日,得重病,5月2日,去世,享年六十七歲(1519年,相當於俺們的明朝武宗正德年間)。

列好年表,多手去查了一下,達芬奇的年代相對于中國是什麽朝代?原來是明朝。天!對達芬奇的敬仰度一下子降了許多。明朝予我們來說,屬近代。對于我來說,春秋戰國,三國晋代,才是古代。西人的文藝複興等于要等到中國的明代,還有啥神氣?我們的文藝,早在唐朝,別說複興,都開得糜烂啦。還是自戀,回到戀自己本國的文化上來。

不過呢,“文藝复興”(Renaissance)這個詞,譯得不夠全面,會誤導人,尤其會誤導我這等動不動抬出古老偉大的中華文明來壓人的人,令我們沽沽自喜,目空一切紅毛黃毛番夷而變得固步自封。看真切一點,人家不光光指文藝,而是指精神上,通過文藝手段來體現、表達‘精神’上的復興和再生。這種‘精神’上追求,書曰:“一種對人生意義及力量意識的察覺”

愚以為就是人文主義的早期萌芽吧?崇尚自然、自我,不受硬邦邦宗教壓迫,多少有點人生而平等啊、自由啊的意識。

從這角度看,我又得意不起來了。我們早在春秋時期有過百花齊放,到了三國大家忙于用三隻足立穩,沒空搞精神建設;到得魏晉托某些名士的行為藝術人性得以張狂了一陣,再跳過些亂七八糟的朝代,到唐朝,我們的“人文主義”算在個比較寬松的環境出現了點苗頭,女士一律Lowcut;宋開始收骨頭啦。到明,儒家思想已不停地升級改版,開始裹人小腳。我們不能說明清的文藝不如前朝,但人文主義方面,倒真一蟹不如一蟹。

三.才藝

達芬奇寫給米蘭公爵魯多維科(Ludovico)的自薦信寫道:“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历袛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不好意思,弄錯了,這是李白寫給韓朝宗的自薦信,之所以張冠李戴,竊以為反正無緣得見達芬奇原信全文(看見也讀不懂呵),不妨拿李白的來滿足一下想像,料風格意思相近。Anyway,
達芬奇在他的自薦信寫道:自己是工程師、建築師、軍火設計師、市政規劃師,會設計制造各種各樣的設備裝置……,最未才不經意地提了一下,當然,也會繪畫。

這位相貌俊美、內心痛苦的天才畫家,會寫詩,還拉得一手好的七弦琴,是許許和老九的結合體,具多么可怕的吸引力呢?但他並不滿足,在他的自薦信可以清清楚楚看出他的志向是做一名理科生。繪畫令他不朽,但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一種糊口技能,不得已而為之。

我一直不將達芬奇作畫家看待,心目中,他是科學怪人,當然不是被人造出來的那個Frankenstein,而是喜歡搗弄科學的怪人。這位文理雙修的天才,想來敝國只有諸葛亮可以一比吧?諸葛亮也是作為文科生,不太安份,喜歡客串理科生。

有時想想,達芬奇究竟是不是地球人?可能是披著地球人外皮的外星人,或者坐time
machine來自future的高智人。通常我對聰明到不合時宜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否則很難解釋達芬奇除了藝術,在其他領域的成就。而他的其他領域,
google一下,發現包括數學、力學、天文學、光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體生理學、地質學、氣象學,以及機械設計、土木建築、水利工程等等,幾乎覆蓋人類知識的所有範疇。真可謂“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

他發明飛行機械、直升飛機、降落傘、機關槍、手榴彈、坦克車、潜水艇、雙層船殼戰艦、起重機等等;據說為免成為劊子手的幫凶,設計的高科技設備(尤其軍火)都暗藏‘機關’,特意布下bug,不是跟他一樣聰明的人絕對破解不了,造不成功。那,他為什麽不乾脆不發明那些軍火呢?那怎麽成?小孩子可以不搗弄玩具嗎?

雖然達芬奇的發明比他的畫作更神奇,但大部分都在他那七千頁(一說五千頁)的手稿里紙上談兵著,許多稀奇古怪東西不見成品,倒是只有畫作流傳下來,可能他也始料不及。可見,在古代,想名傳千世,做畫家比較合算,起碼比一些沒大出息的皇帝更容易做到。

扯這麽久,終于可以奔到畫這個主題上來了。但我已經意興闌珊,虎頭蛇尾是本客風格。再說,畫沒有什麽好說的,各花入各眼,各人有各人的感受,非常主觀。比如蒙娜麗莎,說實話,這個沒有眉毛、手和臉有點浮腫的、虎腰熊背的女人,我怎么都看不出有什么美的。嘴角那抹微笑,似笑非笑,怎麽就顛倒衆生了呢?我們的濟公也似笑非笑,怎么就沒有人倒呢?達芬奇畫了四年,可能愛上的女人,不等于我也非得愛上啊。那些神乎其技的扯淡,有說無論自哪個角度望去,她都回眸瞅著你。听得我寒毛直竪,想不到她還可兼職門神,赶明兒買一幅挂著,好唬走梁上君子。

所以,對偉大的藝術品的定義,我要作補充:即,要麽怎麽看都覺美好的,要麽怎麽看都看不懂的,便有資格成為偉大的藝術品。

不過,我說蒙娜麗莎長得丑,不等於說達芬奇畫得不好。當然,畫技上出色,也輪不到我這個外行去評說什么晕染法、什么曖昧的笑容呼吸的皮膚不平的地平線等等。我只是覺得這畫好在自然,即在沒有發明照相機的時代,他用筆拍了一張肖像照出來。而且還是不帶加工、清晰的、原始的相片,不是今天那種花里花哨、用各種技術弄出來的、色澤夸張的海報。

這幅名畫最了不起的地方是達芬奇拍照時用了soft鏡,出現朦朧效果。距離產生美感,這通過廣大男女親身撕殺、實彈作戰,已經證實了。所以朦朧產生美感,不必再認證了,這里我說了算。

另一幅最令人贊不絕口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干脆畫好沒多久就“朦朧”了。不過,那不是出自達芬奇本意,而是顏料不敵侵蝕。端詳此畫,不必死勁揉眼睛或者擦眼鏡,是畫面本身不清不楚。忍受斑駁不清的畫面,將每一個人仔細看一遍,各式神態,確實饒有趣味。一幅畫,繪出了一台戲。

我感興趣的倒不是這幅偉作如何如何,劍走偏鋒,目光投在畫家創作時如何如何。達芬奇創作此畫時,經常爬到腳手架上,兩手抱胸,往往站那里一整天,審視畫面,盤算下一筆落筆之處。我記得東邪黃藥師曾站在樹枝梢上半天以唬人,所以推斷達芬奇應該武藝也很高強。否則哪能在那么高的地方一站一天?

据說完美主義者達芬奇下筆太慢,以致修道院長投訴到主教哪里去,說他消极怠工,支了薪光顧著练金雞獨立功。達芬奇呵呵一笑:“主教,我只是尚未物色到犹大模樣的,好按形入畫,”然后他望了望投訴者,“要不,就畫這豬頭上去?”

豬頭慌忙說:“啊,不急,您慢慢物色,慢慢物色。”

閑聊這些,非常豬頭,所以,就結束在豬頭這里吧。

題外話:
想達芬奇這么有名,這么有趣,以為會有許多資料、書籍介紹。結果,我在中央圖書館的書架上找到一二本,薄薄的。都借出去了吧?站在電腦前查檢。輸入“達芬奇、達文西、Da
vinci”,所有的所有,不超過十本,不少還是少兒初級讀物。

网上輸入“達芬奇”,“嘩”地跳出上萬個查寻結果,非常壯觀。定睛一瞧,大半介紹名作《達芬奇的密碼》。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時代,呵呵。

參考書目:

1.
《巨匠之足跡(一)-文藝復興時期名畫家評傳》,賴傳鑑著

雄獅圖書出版社,民國78年9月(考!誰知西元多少?最煩台灣圖書這個了!)

2. 《文藝復興三傑》,吳澤義著
藝術圖書公司,1997年10月

3.《藝術的故事》,E.H.Gombrich著/雨雲譯
聯經出版社,1997年9月

4.《達文西》,Francesca Debolini著/曾少千(幸好,
不是“老千”)譯
貓頭鷹出版社,2000年7月

5.《名畫的誕生》,[俄]伊.多尔果波洛夫著/蔡汀等譯

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10月

6.《達文西為什么是大師達文西?
》,理查.穆爾博格著/余欲弟譯
青林國出版社,1995年11月

7.《孤独的大師》,侯軍著
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1月

8.《世界藝術史》,Jacques
Marseille主編/王文融等譯
聯經出版社,1998年9月

2005-2-19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一, 12月 26th, 2005 at 20:44 and is filed under 未分类.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One Response to “雅事俗聊—-達芬奇”

  1. 断羽飞梦

    17:49
    05月 4th, 2008

    其实我一直看不懂哪个〈什么丽沙〉哪个画,,,,又不敢讲,这次有人帮我讲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