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思勉講三國》之 赤壁之戰
星期二, 10月 11th, 2011
建安七年,曹操破了袁紹,氣勢淩人,寫信給孫權,叫孫權將兒子質在他處。周瑜說:睬他個雞巴蛋!
孫權拿了周瑜的意見去征詢娘,吳老太自然心疼孫子,說周瑜的主意好啊!孫權照辦,並沒有質子去曹操處。曹操也忙得昏頭六沖,一直到建安十三年,突然一拍腦門:孫權這小子對我大大的不敬啊。于是帶了一大群人奔來教訓孫權來了。(其實曹操才沒有那麽好的記性,引他來江東的,是大喬小喬,一心“銅雀春深鎖二喬”。)
對於曹操,是降還是戰,東吳將士分成二派。主降者,在人數上還占多數。多數人的意見是沒有用滴,領導肚子裏轉啥念頭才有用。孫權心目中是主戰的,他(其實也是他們孫家祖輩)一直有稱王稱霸的野心,可是又有賊心無賊膽,瞻前顧後,弄得人像精分一樣。有關孫權這種矛盾、猶豫、遲疑的心理,吳宇森的《赤壁》刻畫得很到位。
慫恿孫權應戰的,是周瑜和魯肅。魯肅這個人,我曾寫過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55bc530100014n.html),說他像七心海棠,本事嘛沒有啥就貼中了孫權心裏的“帝業”,所以在孫權那裏混得好好。時隔多年,很遺憾,對他仍抱此看法:這個人統兵打仗的才能平平,當說客游說外交的能力平平,就和諸葛亮一樣,會售賣一套“鼎足”理論。人家諸葛亮說了理論好歹還會打打仗,陳壽說諸葛亮治理才能還優於打仗,可見諸葛亮有多種才能。而魯肅呢,因為讀了忽悠天書《我的成功可以複製》就複製了諸葛亮的話,居然也真的給他成功了。可他除了出張嘴,還真沒見到什麽本事使將出來。
而周瑜呢,無論是《三國演義》裏的渲染還是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歌詠還是真實歷史上給我們留下的以少勝多的赤壁大戰,他確確實實是個將才,具非凡的才幹魄力,完全有底氣也有資格說:我才不鳥阿瞞呢!三國可算近年最多人講、最多人寫的一段故事,各類解畫之書出得成行成市,我還是只看原汁原味的《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易中天的也不屑聽。想呂思勉是史學大家,學識淵博,破例借來一讀。誰知讀得好淩亂,尤“赤壁之戰”一節。呂思勉說:周瑜以區區2-3萬人勝了曹操幾十萬人馬,是額骨頭碰到天花板的僥倖之勝(倒不說尤顯得周瑜了不起)。孫權抗拒曹操,狠子野心。而周瑜和魯肅,都是“好亂之士”。
什麽叫“好亂之士”?!那個“與人斗其樂無窮”的才叫好亂之士。哦,按呂的意思,就是:人家來侵略你,你就應該好好地伏身獻菊花,這樣呢,才能讓曹操統一國家,免去六十年分裂之禍。兵戈之禍應當怪曹操,人家在江南好好的,他偏要興兵來犯。我常說:戰爭總是不義,不值得去當炮灰,除了抵抗侵略者。譬如當年日本人戰死在中國的領土上,肯定是死得活該。
若叫曹操統一了,這江南百姓的日子是不是就很好過呢?有關這個命題,又可以參看姜文的《鬼子來了》得到答案,所以有什麽所謂的呢?古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今往往有挾百姓以做亂七八糟勾當,什麽我國人民的感情又被傷害了……
讀書人,既便是一代學術大師,也很迂腐,有時腦子裏不免塞滿漿糊。而我也因這篇不中看,不再讀下去了。
====
呂思勉:然則權之決策拒操,可謂狼子野心,而周瑜、魯肅,亦皆可謂為好亂之士也。徒以二三剽輕之徒,同懷行險徼幸之計,遂肇六十年分裂之祸,豈不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