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在銅鑼灣登上電車,逆流而上,慢慢欣賞已人去街空的金融中心,──金鐘和中環,具別樣风味。
強調星期六的下午,因為一到星期天,皇后像廣場會成為菲律賓女佣廣場。她們一大群一大群席地而坐,唱歌跳舞,喧閙嬉戲,享受著她們的假日,游人應該“知趣”地止步。
喜歡香港島甚於九龍很大一個原因,是香港島上有電車行走。今年一百零三岁的電車不設喇叭,只發出“叮噹叮噹”地鈴聲示警,所以電車也被俗稱為“叮噹”。香港回歸后,也許想給電車煥發新面貌吧?電車被改安上了喇叭,“叭~叭~”,聲音剌耳。而且,土人著洋裝,不倫不類。幸好,錯誤很快就被糾正了,現在街上傳來的,依然是悅耳的“叮噹,叮噹”。
雙層電車,木質內籠,后門上車,前門下車。一上車可由正對后門的樓梯爬上二樓,坐下觀光。下車時,掏出二元港幣,扔進司機旁边的紅色木箱里。我總喜歡稍微駐足,听“咔嚓”一聲,硬幣掉進下層錢箱后才下車離去,完成一次時光倒流的复古之旅。
不知道目前世界上還有多少城市擁有有軌電車,這種令城市增添無穷韵味的古老的交通工具。据說上海以前也有有軌電車,后來,后來就沒有了,全遭拆掉了。
電車經過灣仔,不知道發生啥事了,一時消防車、救護車、警車滿街都是,后來還封路了。圖為坐在電車二樓拍出去。
到金鐘下電車,穿過香港公園。低頭,是池里的錦鯉,還有,大大小小的乌龟;抬頭,是耸立的中銀大廈。
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線條明快,一直是我非常欣賞的一幢建築物。据說外形從中國人熱愛的竹子中取得靈感,喻意它節節高升,可我總覺得它像把銳利的尖刀劈向空中。
中銀大廈像一把刀,迷信風水的香港人在港督府(今香港禮賓府)面朝中銀大廈的方向種植柳樹以擋殺氣,似以“柳葉刀陣”破“屠龍刀”。而中銀大廈對面的匯豐銀行大廈,干脆在其大樓樓頂加裝兩座瞄準中銀大廈的砲臺裝飾,以“你一刀砍過來,我两炮轟過去”的強硬態度上演“帝國反擊戰”。
如果說315米高的中銀大廈是位青年才俊,站在他對面的180米高的匯豐銀行簡直就像一位身材臃腫的中年貴婦。這幢用钢和鋁堆積起來的怪物,曾是全球最貴的大廈。很難相信,居然也出自香港新機場設計師诺曼·福斯特之手,雖然两建築物在采光、透风等設計理念上一樣的环保。
幸好,我也坐擁一幢匯豐銀行大廈。
呃,不由得我來坐擁,早叫倆惡狗給霸占了。
從匯豐銀行大廈往海方向走,是沒有皇后像的皇后像廣場,──原皇后銅像給搬去維多利亞公園了。廣場耸立著香港最高法院大樓(現“立法會大樓”)。這座两層高的花崗石大樓,四周以石柱環抱,屋頂站著泰美斯女神(Themis),左手持劍,右手執天秤,以示公平、公正;雙眼蒙上,以示“六親不認”、絶不會“幫親不幫理”。
仰視這尊雕像,我踌躇著,是否將彭宇案的判決書念給她听?“按常理”,她應該會笑到從屋頂上跌下來。算了,還是不要毁坏文物了,我終於沒敢將發生在南京鼓樓區法院的天大笑話講給她听。
參觀完皇后廣場,抬頭,山坡上有幢古色古香的紅磚房子。沿右側樓梯往上走,繞到它前面。
大吃一惊地發現,它居然是香港終審法院。
這,這,也太有規模了一點吧?
這是一幢背景非常复杂的大樓,重建前為總督府、匯豐銀行食堂、俄羅斯領事館;重建后曾是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總部、日本憲兵總部及香港臨時政府總部。先后擁有或進駐它的各路人馬,從英國人、俄國人、法國人、日本人到今天的中國人,簡直可以成立一個小型的聯合國了。
穿過袖珍的香港終審法院和對面更袖珍的聖約翰座堂,來到山頂纜車站,排約大半個小時的队,搭乘又具百年历史的山頂纜車,上太平山頂。購買纜車票時可買那種包登臨凌霄閣的套票,比到達山頂再另購票便宜5元港幣。
下纜車,轉無數的自動扶梯,轉上凌霄閣。原計劃黄昏時分到達山頂,看晚霞滿天到华灯初上,再到萬家灯火、星漢灿烂。可一路上慢慢參觀過來,再加上排队担擱了些時候,登上凌霄閣,天已全黑了。
呈現眼前的,已是如此的一幅圖畫。
在太平山頂欣賞到的維港夜景,比在尖沙咀星光大道所欣賞到的,美麗千倍百倍。星光大道只能看見海的對面竪著一道密集的霓虹燈屏風,而山頂上望下去,有山,有水,有雲霧,有海灣,有層次,有虚實,像中國文人畫,充滿意境。
是晚,风很大,吹得我披上連帽外套還有點吃不消,真是高處不胜寒。
“夜已深,推窗而佇,俯瞰這美麗都市,萬家燈火,繁花似錦。……
”
四年前,我在拙文“冠蓋滿京華”寫道,一直想配一幅這樣的照片。現在照片拍到了,倒事過境遷。
12:46
09月 25th, 2007
客儿啊,今天是中秋佳节,小石祝福你节日快乐,天天快乐!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0:22
09月 25th, 2007
哼哼,照片拍的不错嘛,如果你在上海,我就邀你参加上海植物园半日游了。
22:25
10月 1st, 2007
小石也節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