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佐酒】周本紀第四(6).昭王時期的铁達尼號事件
星期一, 06月 11th, 2007
1
成康之后,來了一位滋事的主,──昭王,經常不好好呆在王城里,屢次南下伐楚。昭王可能感到很委屈,他放棄了個人的舒適和享樂,有野心、具抱負,為擴展版圖,才一次又一次山長水遠地去征伐楚。
饒是如此辛苦,但昭王的聲名並不怎么樣,“昭王德衰”,“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十四年,魯國發生了一起宮庭政變,魯侯的弟弟沸弒君自立(鲁猴的弟弟鲁狒狒,确实是兄弟哈)。作為天子的昭王,並未及時作任何處理。諸侯們很有意見,認為昭王失政。
昭王可能比較開明和現實,認為這是人家的內政,只要規定需供月祀的數量和質量不變,理得你們誰當君主?昭王的心思全在南方,和楚人談戀愛呢,還是一場為時幾十年的胶粘状的戀愛。“昭王十六年,伐楚荊”,“十九年,……丧六師于漢”(看來這位昭王打仗的才能不怎么樣嘛,打到全軍覆没),“昭王末年,……王南巡不反”,干脆一去不复返,溺死在漢水里,試問天底下,能有幾個君王會有他這樣的好運氣呢?
有說昭王在十九年全軍覆没那役就死了,也有說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五十一年再跑去征楚才溺死的。我個人偏向他死於十九年那役,否則,十九年到五十一年,中間三十二年沒留下任何征楚的記錄,以昭王那贼脾性,怎么忍受得了?
2
昭王卒于江上,《史記》云:“其卒不赴告,諱之也”,周人覺得沒面子,都不肯提及。不過,其它書籍非常樂意八卦這起三千年前的铁達尼號事件給大家听:
楚人進獻一艘大船給昭王,船宏偉華麗,昭王和御前侍衛、官兵將領將近三百人前擁后呼登舟,高高興興作處女航。可是,這艘木製“铁達尼號”渡到水中央,突然解體,船上眾人,包括昭王“俱没于水中而崩”,嗚呼哀哉。
《呂氏春秋.音初篇》對沉船后,“You
jump, I
jump”的情景作了比較詳細的描寫:“……辛餘靡長且多力,為王右。……王及蔡公抎(隕)于漢中。辛餘靡振(救)王,北濟,又反振蔡公。”大伙兒掉水里后,御前右侍衛辛餘靡忙啊,伸長手臂游來游去,救了昭王撈蔡公。不過沒用,救上來還是不活,會不會辛餘靡“多力”,將昭王給勒死了。
3
周人認定是狡猾的楚人使坏,拿胶水粘了一只大船(那要用多少胶水呀?)來謀害昭王。
這事可能又蠻冤枉楚人的,三千年后連铁達尼號也會沉,三千年前,一群來自楚荊的土著工程師,能有那樣的技術、能力和實力,造出一只比铁達尼號更堅固的大船嗎?楚人原本想討好昭王,誰知造船技術不濟,好心沒好報,又百詞莫辯。好在周人雖然咬定是楚人有心為之,一時之間又無可奈何,只好“諱之”,提也不提。
昭王就這么不明不白地沒了。
4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楚辭’天問》的這幾句,提到另一種說法:昭王可不是征楚,而是出游去了。巧极,“铁達尼號”刚好也是一艘遊輪。為什么要去呢?因為“荊人卑詞致于王曰:願獻白雉。”
(有說雉當為“兕”,犀牛)。于是,昭王“信之而南巡”,高高興興、浩浩蕩蕩地去了,想親自接回白雞雞。結果,“遂遇害”。
別罵昭王十三點貪小便宜,白雞雞在當時算很珍貴的動物,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大熊猫吧。
5
晋王嘉《拾遺記》載: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國献青鳯、丹鵲。孟夏時候,鳯和鵲換毛,昭王命人收集起這些羽毛,鳯毛用來裝飾車蓋,鵲毛制成四把大扇子。昭王還為這把扇子取名:一名游飄,二名條翮,三名虧光,四名仄影。看來,那時候的人真的很無聊,連天子也只好以此消遣。
刚好東瓯國獻了二個美女來,一個叫延娟,一個叫延娛(為啥不叫延誤呢?)。此二女“辯口麗辭,巧善歌笑,步塵上無跡,行日中無影(鬼啊~~~!)。”昭王著二女子侍于側,專職搖那幾把大扇子(就派這么大的用場)。扇子一搖,“輕风四散,泠然自涼。”說得好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那么神奇。算了,在沒見識過空調和電风扇的那個時代,咱也別和少見多怪的昭王計較了。
昭王登上“铁達尼號”,二女也跟著登舟,“夾擁王身,同溺于水”。原說呢,昭王本來可能尚能獲救,可惜有二女人“夾擁王身”,被二女人纏住,終於,“同溺于水”。
昭王因為太怕熱,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