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佐酒】周本紀第四(2).陳師牧野

1

 

自黃帝和蚩尤戰於涿鹿,好久沒有像樣的戰爭值得一提,終于,等來了牧野之戰。

 

 

2

 

武王和紂王牧野決戰的二年前,曾有一次仿真度幾近一百的軍事演習。“九年,武王東觀兵,至于盟津。”他將文王的靈牌載了去,“言奉文王以伐”(注意:這里說是“伐”,消息封鎖得很好)。出發前,他召來高級將官發表講話,說了一番中國人慣例的場面話,──客套自謙、恩威並施。“遂興師”。姜尚申明了軍紀:“后至者斬”。“武王渡河”(連渡河也一絲不拘做到十足,可見那次演習的認真程度)。在船上,將一早預備好的大白魚抛上甲板,到駐营,又放出一早預備好的乌鸦,用人工製造的“天意”來安撫、說服人心。“是時,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不期而會?這么巧呀?),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归。”

 

這樣詳細地提盟津觀兵,因為讀到此,起初覺得奇怪,這段記載似有矛盾,明明正兒八經的興師“伐”,最后卻扔下一頭霧水的諸侯“還師归”。再想想,老謀深算的武王不打沒把握的仗,早在三千年前已明白軍事演習的重要性。二年后牧野之戰得以大胜,多少因為盟津觀兵打下了基礎。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正式載入史冊的最早的一次軍事演習?保密程度和誤導人的效果媲美諾曼第登陸。

 

 

3

 

公元前1046年(約),武王率戰車三百辆,勇士三千人,盔甲士兵四萬五千人,東進伐紂。“師毕渡盟津,諸侯咸會”。

“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

武王的盟軍部队究竟糾集了多少兵力?《史記》並沒確切的交待,只說:“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

 

仅數字上看,兩軍似乎士兵人數悬殊,但七十萬人,有點夸張,當時殷全國總人口有七十萬嗎?

 

 

4

 

用馬或牛御車的方法,是殷人先祖發明的,現在人家“師夷長技以制夷”,若殷人先祖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5

 

誓師大會上,武王左手握著金灿灿黃金製造的大斧,右手揮動白飘飘牛尾裝飾的令旗,威風凜凜,作總動員:“古人說:‘母雞不能報曉,母雞一報曉,家就敗了。’現在紂王只听女人的話……”

 

因為紂王妻管炎,所以武王糾集了諸侯去討伐。

武王管得真宽。

 

6

 

牧野之戰,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戰術上,太史公予以詳細記載:“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帝紂師。”紂王軍队雖然人多,卻無斗志,反而倒戈,紂王潰敗。

 

武王令姜尚和一百壮士當敢死队先去沖頭陣。

如果我沒記錯,姜子牙不早已一把年紀了嗎?武王這不是有心要他的老命嗎?

 

 

7

 

《封神演義》將武王刻劃成仁義道德的楷模,尤其最后攻進朝歌,簡直一步一句“阿彌陀佛”了。我當時出於包拗頸,唱反調,經常說武王假仁假義,特別會做人。

 

《史記》,證實了我的想法:

《史記.殷本紀第三》:“(紂)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紂頭,悬之大白旗。”

《史記.周本紀第四》:“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后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武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

 

武王在車上,親自對著紂王的尸體射箭,射三箭才下車,再用輕呂劍刺戳紂王之尸,最后斬下紂王的頭,和白旗一起掛起示眾。人紂王好歹也是一天子,敬重一下對手也即是敬重自己;再說對方已經自焚而死,何苦對一具尸體過不去呢?但“仁義”的武王親手做那些虐尸勾當做得不亦樂乎,而且虐尸虐上癮似地的,將紂王經已自殺的倆老婆一并“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拿大斧頭將頭斬下來,掛起來示眾。

 

《楚辭.天問》:“到擊紂躬,叔旦不嘉”,記載了周公旦對武王這一舉止的反感。

 

太史公說: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
呂思勉笑笑問:論周則又居何等焉?
我捧著呂思勉的書,同笑。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日, 05月 27th, 2007 at 20:59 and is filed under 未分类.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2 Responses to “【史記佐酒】周本紀第四(2).陳師牧野”

  1. 凝重与飞动

    20:56
    05月 28th, 2007

    《闲品三国》推荐阅读!

  2. 廿四名将

    02:04
    01月 26th, 2008

    鄙人最近放假亦在看《太史公曰》,有同感o(∩_∩)o…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