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9月 2nd, 2006

  • 沿著《封神》的情節(142)

    星期六, 09月 2nd, 2006

    142
    聊到這裏,進展緩慢起來,一如江水流到平坦開濶處,渚洲灘頭白鷺飛。网人調侃時常說我對你的崇拜有如滔滔江水,我則是聊起《封神》的廢話有如滔滔江水。
    速度放緩,皆因我知道不得不又要寫一篇論文啦,題目亦擬好了:“從嗜食人心者馬元先生皈依西方教談《封神》裏的三教問題”。(發現我寫論文不行,擬論文題目實在是個天才,和老廟合辦的“漫畫事務所”結業后,計劃開一家“論文題目設計有限公司” 500){this.width = 500;}” onerror=”this.src=’http://image2.sina.com.cn/blog/tmpl/v3/images/picError.gif’” />)

    一 
    馬元喜生吞人心,又不加芥末殺菌,弄到上吐下潟,差點送命。今天在這裏我可不是想討論馬元應該將人心煮熟吃,或者燒幾成熟的問題,如此野蠻、血腥、沒開化的一個人,奇怪的是書裏並沒給他一個不堪下場。
    《封神》六十一回,“太极圖殷洪絶命”,文殊廣法天尊舉劍才待要斬馬元,腦後有人叫劍下留人,此人“頭挽雙髻,身穿道服,面黃微須”,自稱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並說“‘封神封’上無馬元名諱,此人根行且重,與吾西方有緣,待貧道把他帶上西方成為正果。”廣法天尊大笑曰:“久仰大法,行教西方,蓮花現相,舍利元光,真乃高明之客。”就任由準提道人領走馬元。
    七十九回,“穿雲關四將被擒”,也有準提道人來“劫”法場救法戒,說法戒雖犯死罪,但封神榜上無名,與西方有緣。準提道人向法戒說了一大番西方絶好风光,法戒听了便跟他去了。(準提道人怎么不像渡人入教,更像是開旅遊公司的?)
    到這里,《封神》談及了三個教,除原有針鋒相對的闡教、截教,又多了一個西方教。
    此西方教究竟是什麼教呢?觀所描述,分明是佛教。上面提到的被準提道人帶去西方的法戒,“後在舍衛國化祁陀太子,得成正果,歸于佛教。” 网上看見一篇很有趣的論文(真正的論文哈),是一個日本人寫的,想不到吧?(鏈接在此)這位山下一夫花了不少功夫,正正經經地研究,得出結論:西方教乃作者根據佛教知識虚構而來的。在這里,容我很無恥地嘀咕一下(低聲地):我沒作研究,也一早得出這樣的結論了啊!

    二 
    西方教的準提道人、接引道人,是道人;西方教,卻是佛教。這里不但神仙身份來個乾坤大挪移,還存在非常奇異的時空交錯的情況。佛教源起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正值吾上國的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差不多敝家鄉蘇州建城之年(西元前514年)。而這個封神故事,說的是發生在公元前1040年的事情。當時,喬達摩‧悉達多還沒出世,更遑論菩提樹下成佛。換句話說:當時還沒有佛教呢。
    《後漢書》,楚王英傳,“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根據這樣的記載,可以推測,佛教於後漢傳入中國。傳入時,也是黃老和佛陀共祀。《封神》里出現佛道不分的現象,不難理解。書雖然寫在明代,作者還是很努力地“真實再現”佛教初傳入的狀況。
    書里廣成子說“金丹舍利同仁義,三教元來是一家”。三教原本是一家,亦或這三教後來成一家?第四十四回,“子牙魂游崑崙山”,為破十絶陣,周陣營招來了各類神仙。其中,夾龍山飛龍洞衢留孫(后入釋成佛);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后成文殊菩薩);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后成普賢菩薩);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后成觀世音大士)。
    世界上尚無佛教時,中國已有許多神仙,各据名山修炼,長生不老,等了數百年,等到世界上出現了佛教,便皈依佛教。由此可見最初的最初,神仙的世界是我們中國神仙的天下。我們中國人最擅長拿這種曾經的輝煌自我陶醉,因此,《封神》是一部了不起的愛國主義小說。
    值得注意的是:《封神》里依次出場的各路中國神仙,名號前都有地址作標簽:九仙山桃園洞廣成子,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這一現象,好像也比較具有中國人的傳統色彩,說明中國人的思想中,當地主的意識根深柢固。不霸一方地,簡直無立足說話之地。而神仙們潇洒起來,總會說:我雲游四方……,跑出來一報名號,又跟占山為王的土匪差不了多少。

    三 
    上述山下論文里引宗力‧劉群在《中國民間諸神》語:《封神》則又杜撰出洪鈞老祖有三弟子,長為太上老君,次為元始天尊,再次為通天教主,三弟子分為兩派,太上與元始助周武王,通天助殷紂王,互相鬥法,打得一塌糊塗。
    太上與元始那派助周武王的為闡教,通天那派助殷紂王的為截教;闡教和截教的爭斗起因是這樣的:闡教教主元始天尊門下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杀罰臨身,即闡教門人命中犯煞,在封神榜上有名,注定要去捐軀沙場,死后好被封神。於是闡教門人紛紛投入周陣營。而截教呢,原本事不關己,因見闡教門人在戰場上賣弄本事,覺得自已的道術遭到蔑視,紛紛下山,在“包拗勁思想”指導下,非要去助殷,和闡教作對。
    對闡教門人來說,封神榜上有名,是很光彩的事情;出戰,是理直氣壮的事;戰死,為修成正果。對於截教來說,封神榜上有名,得謹慎自律,不可輕易下山;出戰,是師出無名、逆天行事;戰死,是咎由自取。做同樣的一件事,──封神榜上有沒有名和下山參戰,竟然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正反二面的名目,雙重标準。
    封神榜上有名,注定此人要死翘翘的,理應大家都避之則吉。但闡教、截教爭先恐后,常拿來說事。封神榜,成了标榜自已代表天意、興仁義之師的一道幌子。於是,可經常看見這樣的局面:
    闡教門人:我封神榜上有名,所以我在這里戰是天意,是正義之師。
    截教門人:放屁放屁放屁屁!
    闡教杀了截教門人,又會說:你封神榜上早就有名,死是天意,不是我干的。
    截教其他門人:放屁放屁放屁屁!